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论坛】牛业新闻与动态 → [转帖]中国式“断奶”:奶牛养殖户锐减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41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帖]中国式“断奶”:奶牛养殖户锐减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冰儿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884 积分:1153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3:32:00
[转帖]中国式“断奶”:奶牛养殖户锐减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8/31 10:01: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奶农正在慢慢离开这个行业。2008年奶农有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估计2013年奶农的数量将会在190万户左右。”广东省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8月底,伊利、蒙牛等掀起的液态奶涨价风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每年奶牛养殖户正在以数十万的速度减少。

  “究其原因,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奶农没有赚到钱,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放弃养奶牛。”山西牛奶牛养殖联合社理事长郝智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入产出不均衡

  在北京市顺义区,年近六旬的闫长生从事奶牛养殖已有14个年头。

  据闫长生介绍,1998年北京市政府为增加农民收益、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开拓奶源,鼓励农村农民养殖奶牛。闫长生将在顺义老家的宅基地改建成奶牛牧场,养殖了100多头奶牛。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增加,奶牛数量由1999年的100头发展到如今的近400头 .

  正当牧场规模达到最大化时,老闫却在计划着将牧场转租。

  “现在养奶牛真的不赚钱,要不是因为前期投资太大,我真想不干了!”老闫说,现在牧场一年的利润不到15个百分点,他无心再做下去。

  但是,老闫又不想卖掉牧场,这40亩地,400多头牛,毕竟是他半生的心血。“我打算把牧场转租出去,还有37年租期,如果有人承包的话,租金足够把成本收回来。”老闫称。

  不仅在北京,也不仅仅是闫长生。

  在天津郊县一家奶牛养殖场,今年42岁的李世良已有25年的养牛史,出身于奶牛养殖世家。老李原本是黑龙江人,之后几经辗转,来到天津养殖奶牛。作为“牛二代”,老李对于奶牛养殖有着几丝无奈。

  老李的牧场现有1000头奶牛,一头奶牛的成本价是2万元,差不多2000万元的成本,这还不包括机器、人工、饲料的投资。除去各项开支,平均一年挣200万元。老李称,10个百分点的利润对于奶牛养殖场而言,太低了!

  “2000万元的成本,做其他任何生意,一年的利润都会超过200万元,还不用这么劳心劳力。”老李对本报记者说。

  闫长生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目前一头高产奶牛的人工、饲料成本在60元左右,而高产奶牛平均一天产25公斤奶,一公斤鲜奶的收购价为3.9元左右,每天的毛收入不到100元。除去人工、饲料成本,平均一头奶牛每天能赚不到40元,但这40元不包括牛犊的养殖,以及牧场维修,机器设备购买,奶牛防疫等的费用。

  对此,山西牛奶牛养殖联合社理事长郝智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奶农没有赚到钱,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放弃养奶牛。

  据郝智会介绍,在山西,近几年来,受奶价长期过低,养殖奶牛不挣钱甚至赔钱的影响,奶牛养殖规模减少了近三分之一,个别传统养殖区域,全部转行不干了。

  艰辛

  今年40岁的老刘,是闫长生的朋友。前几年,受闫长生的影响,也投身奶牛养殖行业,但仅仅经营了不到一个月,便将牧场转让了。

  “每天早出晚归操心奶牛喂养,还不挣钱。我再也不想聊与奶牛养殖方面的事情了。”当本报记者试图联系老刘想与他聊聊放弃奶牛养殖行业的事情时,老刘如此表示。

  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则为找不到专业的饲养人员而心生退意。李世良是山西省一个中型奶牛养殖场的老板,为了让牧场发展得更好,他专门去招聘了一些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将自家的牧场做大做强。

  “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开出的工资为月薪4000元至5000元,而且包食宿,结果,他们只干了一个月,就全部离开了。离开的原因是,牧场太脏了。”李世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无奈之下,老李只好招农民工。但让老李郁闷的是,愿意到牧场工作的农民工,也是年纪偏大、文化偏低的。“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们谈理念,谈管理,这怎么能让牧场做大做强。”

  除此之外,多位接受采访的奶牛养殖户向本报记者反映,当前最可怕的事情是,一旦碰到疫情,奶牛生病了,生产出来的奶不仅产量少,而且这些牛奶也卖不出去。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运气不好,奶牛病死了,前几年的时间投入和资金投入将血本无归。

  为了化解养殖风险,国内的奶农们更多寄希望于国家政策。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奶牛保险工作的开展,调动有关各方参与奶牛保险的积极性,财政部出台政策,将政策性奶牛保险中央财政补贴比例由30%提高至50%。

  老李的养殖场现有1000头奶牛,按政策应该能得到8万元的保险补贴。据悉,老李最后到手的仅有4万元。

  补贴之事未果而终,老李看着卖牛奶是无望挣大钱了,只好寄希望于开办乳品加工厂来发展牧场,但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老李开加工厂不符合条件。

  政策缺位

  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荣禄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全国情况来看,奶源还是十分紧缺的。2012年国内进口奶粉有60多万吨,但是奶农困难较多,养殖奶牛的积极性较低。”

  那么,在专家看来,奶农的困难具体是什么呢?

  魏荣禄介绍称,“当前奶农的困难一是得不到政府补贴,二是奶价收购价钱偏低。”

  对此,王丁棉认为,国内奶农的困难主要是奶牛的疾病疫情多,技术辅导不到位,原料草料价钱高。

  众所周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中国的原奶问题,中国原奶质量和产量亟待提高。由此,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养殖,尤其是集约化畜牧业养殖的扶持。

  “但是,扶持的效果并不理想,奶农正在慢慢离开这个行业。”郝智会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着力于规模化奶源基地建设,在扶持了一些行业大佬后,调研表明奶农收益反而减少了,又开始探索做奶联社,而奶联社对畜牧业规模化贡献并不大。

  “中国奶业最根本的问题是建立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一体化合作的发展模式。”宋亮表示,加快配置与奶牛养殖业相应的优惠政策,做乳品加工业和乳品养殖业一体化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奶源,更利于乳制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灵安)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