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论坛】蛋鸭种鸭养殖技术 → 笼养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55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笼养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养殖爱好3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46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6 9:00:00
笼养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6 10:57:00

一、 养殖环境与设施
1、选址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好,无工业“三废”污染,离公路、村镇(居民点)、工厂、学校和其他养殖场1000米以上,避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
2、布局
场区要求地势高燥,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和隔离区必须严格分开。
3、饮用水
饮用水应清洁卫生,符合NY/T388的规定。
4、设施
4.1笼具
单个笼具大小为:50Cm×50Cm×50Cm,笼壁材料应光滑,笼底材料应粗糙,以增加摩擦力。集蛋器由笼子底部以一定坡度向前延伸15~20 Cm,集蛋器前端高度5 Cm。一个笼具单元可由4个笼子组成,采用重叠或阶梯式分3~4层排放于支架上,但以阶梯式放置为宜。
4.2饮水器
用乳头状饮水器,每个笼子安装一个饮水器。
4.3料槽
料槽用U型塑料料槽,料槽前端应加高5~10 Cm,或采用半圆形料槽
4.4降温设施
鸭舍内应安装湿帘降温、喷淋降温等降温设施,视不同气候条件而定。
4.5通风设施
鸭舍应设有地窗、窗户、活动式房顶窗和电风扇等通风设施,在考虑通风性能的同时兼顾鸭舍的保温防寒能力。
4.6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为便于粪便污水清理,舍内排放笼具的地面应设有一定坡度,以便于粪便污水的集中和清理。鸭场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有固定的存放场所,处理应符合GB7959、GB14554的规定。
4.7其他设施
养殖场除设有外源性电源外,还应备有应急用电源,还应设置防止渗漏、泾流、飞扬且有一定容量的专用储存设施和场所,养殖场地应设有与生产相适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室及病死尸体无害化处理场所。
二、 育雏期饲养管理
育雏期是指1日龄至28日龄这段时期。
1、育雏室
保温性能良好,光照充足。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为1︰3~10。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舍内地面比舍外地面应高出25cm~30cm。
2、育雏室消毒
在进雏前1周,先对墙壁、地面及空间进行清洗,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顺序由上向下,由内到外,条件许可时在消毒完成时应空置15天。饲料盘、饮水器在消毒前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垫料用前在阳光下曝晒1~2天,禁用霉变垫草。
3、苗雏
苗雏应来源于具有相应资质、手续齐全的种禽场。苗雏健康活泼,叫声洪亮,无残疾,卵黄吸收良好,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4、开水、开食
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开水开食。在天气炎热的夏天,由于环境温度高,体内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应适时开水开食以及时补充水分和其他营养素。在开食前1~2小时先行开水。开水时在水中可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多维)、葡萄糖和抗菌药物,以增强鸭子的抗病能力。开食料用破碎雏鸭颗粒料为宜,撒在料盘上让其自由采食。注意长途运输后,鸭子进入育雏室后应让其休息0.5~1小时左右待其安定后方可开水开食。
5、饲喂
育雏期内饲喂雏鸭专用颗粒饲料,供应足量饲料和饮用水,让其自由采食。为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在饮用水中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是有益的。育雏期营养需要见附表。
育雏期内鸭子的吃料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小型鸭种(如绍兴鸭、缙云麻鸭等)出壳第一天吃料量为2.5克/只,以后每天约递增2.5克/只。
6、管理
6.1 温度
第一周内育雏室室温保持在28℃~30℃,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到20℃逐步脱温。注意应在进雏前一天对育雏室加温,保证室内温度均匀,避免地面温度过低对鸭子产生不良影响。温度是否合适的表观指标为:鸭子精神状态良好,在休息时不怕冷打堆,单个卧地安静休息。张口喘气,表明温度过高,应及时降低环境温度。
注:这里指的温度是指离地面15~20厘米高度的温度。
6.2 湿度
育雏室湿度控制在55%~65%为宜。湿度过高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垫料潮湿时应及时添加垫料,保持垫料的清洁干燥。阴冷潮湿和高温高湿均对鸭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6.3 密度
1日龄~14日龄每平方米35只~25只,15日龄~28日龄每平方米25~15只。
6.4 光照
3日龄内通宵光照,以后采用自然光照,晚上弱光照明。育雏室内应备有应急灯。
6.5 通风换气
育雏室内应无氨气等刺激性气味,若有异味,应及时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时,应考虑避免穿堂风及兼顾育雏室温度。
6.6 分群
根据出壳时间及体质强弱进行分群,每群以200只左右为宜,以便于管理和提高育雏成活率而定。
6.7 放水
从3日龄起可用浅水训练鸭子下水,水深以浸没脚蹼为宜。随着日龄增加,可逐渐增加水的深度,一般每天2次,上、下午各一次。注意不能把鸭子的羽毛搞湿,尤其是天气寒冷时。
■ 育雏期饲养管理重点
★育雏期内,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在饮水中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抗菌素是有益的。
★提供满足雏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需要的全价颗粒饲料。
★为雏鸭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健全,环境温度过低,鸭子因怕冷堆积在一起,时间一长,处于中心的鸭子散热受阻,温度过高易导致脱水,或因驱赶而造成鸭子忽冷忽热,轻则伤风感冒,重则诱发其他疾病而导致死亡,影响育雏期成活率。
★育雏期内,尤其是10日龄以内,应安排专人负责值班。值班期间,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1、及时调整舍内温度、湿度,温度过低,应加温提高舍内温度,以鸭子不怕冷、单个卧地休息为准,发现鸭子张口呼吸时,表明舍内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发现舍内湿度过高或有异味时,应及时更换或加铺垫草,并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时应注意防止穿堂风。2、发现鸭子堆积在一起,应立即驱赶。鸭子堆积的时间不能多于15分钟。3、应根据雏鸭强弱进行分群,群体大小视便于管理及提高成活率而定。
★育雏期内最常见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小鸭,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雏鸭,饲养管理不良是重要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脏有出血点,较高的发病和死亡率是本病的特征。现有的疫苗(死苗或弱毒苗)难以对7日龄以内的雏鸭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生产上常通过免疫接种母体产生母源抗体而进行保护。改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1、为鸭子提供舒适的温度、湿度环境;2、提供营养全面的、满足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全价颗粒饲料;3、防止鸭子堆积。发病时可用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只0.5毫升,有明显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病:不同日龄的鸭子均能发病,但以雏鸭的危害最为严重。雏鸭由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处于发育中,功能尚未健全与完善,对大肠杆菌非常敏感,临床表现为拉痢,未经及时治疗,极易造成脱水衰竭死亡。由于大肠杆菌是常在菌,且血清型众多,难以通过免疫接种途径进行预防和控制。为提高育雏期成活率,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1、进雏前做好消毒工作;2、提供雏鸭所需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3、及时更换或加铺清洁干净垫草;4、提供容易消化吸收、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和清洁饮水;5、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药物。
营养代谢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常由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而引起,在饲喂雏鸭专用全价颗粒饲料的情况下,该病很少发生。
三、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5~16周龄这段时期。
1、营养需要
5~8周龄是鸭子长骨架时期,应提供质量较优的饲料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提高日后产蛋能力打下基础。8周龄以后,由于骨架发育基本接近完成,应对饲料的质量或数量进行控制以控制脂肪的过多沉积。为提高鸭子的产蛋能力,常用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1、在具有放牧条件的地区,白天放牧,晚上补饲一餐精料,既可增强鸭子的运动量、胆量和觅食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又可控制鸭子的体重;2、通过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体重控制;蛋鸭的脂肪沉积能力不及北京鸭等大型鸭种,为控制北京鸭脂肪的过量沉积,一般采用限量限时饲喂方法,可收到明显效果;而对蛋鸭而言,由于脂肪沉积能力不是很强,加上缺乏青年鸭时期可信的营养需要数据,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限量限时饲喂方法尚有许多困难,故一般较少采用限量限时饲喂方法,较常见的方法是合理利用农副产品,提供体积较大而价格低廉的饲料让其自由采食,既可节省饲养成本,又可提高鸭子的耐粗能力。蛋鸭青年鸭时期,对饲料的质量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在青年鸭时期,适当提供青绿饲料是有益的,既可节省饲养成本,又可增强耐粗能力。青年鸭时期的营养需要可参见附表。
2、选择
60日龄时进行初选,剔除生长发育不良、毛色杂乱的残次鸭。上笼前再进行复选,淘汰体型及体重达不到标准的鸭,经初选和复选后,鸭子应达到90%以上的群体均匀度。
3、光照时间
在育成前期,可采用自然光照,在育成后期,可每天逐步增加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时,采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
4、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的方法是:增强能量消耗,控制能量摄入。适度增加运动量可改善鸭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控制脂肪的过量沉积,(应正确认识脂肪沉积的作用,为维持高强度的产蛋,鸭子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沉积。脂肪过量沉积的表现为腹腔内有多余脂肪沉积,严重时卵巢被脂肪浸润)。控制能量摄入常通过控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来达成的,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常通过提供低能量饲料或大体积饲料来进行控制。
4、 放牧
放牧场地应选择有落谷、野草、昆虫、螺蛳等食物的场所,放牧场所应无疫情、无污染。
放牧应选择在无风、晴朗天气,可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赶回鸭舍休息。有经验的人员也可在野外选择合适的地点让鸭子在野外休息,在野外休息时,晚上应补饲精料。注意:放牧时不能惊群,不能雨淋。
5、信号调教
用固定的口令、牧杆、动作信号进行训练,培养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
6、补饲
放牧归来后,应在限定的时间内补喂精料。
7、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4~7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饲养密度。
8、 限制饲养
8周龄后,可逐步调整饲料配方进行限制饲养,宜多喂青绿饲料和粗饲料,增强鸭子的耐粗能力。
9、 行为习惯训练调教
制定鸭子的行为作息时间表,有目的地训练培养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育成期饲养管理重点
★保证鸭子正常生长发育,控制脂肪的过量沉积。以鸭子达到标准体重和腹腔中无多余脂肪沉积为准。
★保证群体均匀度。在初选和复选时,对生长发育不良、体型短粗、体重达不到标准的个体及时进行淘汰。
★有条件的地区,青年鸭期间最好进行放牧,在节省饲养成本的同时,训练培养并提高鸭子的胆量,为日后的上笼饲养创造条件。在缺乏放牧条件的地区,在青年鸭时期适量补充青绿饲料是有益的。
行为习惯调教。应制定鸭子作息时间表,有意识地训练培养鸭子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育成期最常见的疾病为传染性浆膜炎和啄羽癖。
传染性浆膜炎常由饲养管理不良而引起,主要为:1、鸭舍潮湿,环境温度低,卫生状况不良;2饲养密度过高;3、饲料营养不全。改善饲养管理是预防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措施:1、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更换或加铺垫料;2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鸭舍空气新鲜;3控制饲养密度,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及时调整饲养密度;4供应清洁饮用水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5加强运动,增强鸭子的抗病能力。发病时,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浆膜炎均有明显效果,应注意鸭疫里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
啄羽癖形成的原因复杂,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比较公认一致的原因有:1、饲养密度过高常会产生啄羽问题;2、饲料营养不全面(饲料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常、微量元素、育雏期蛋白质缺乏、缺乏某些氨基酸等);3、在已发生啄羽症状的鸭群,增加光线强度会加重啄羽的严重程度;4品种或品系。上述原因中,以饲养密度与啄羽之间的直接相关性最高。为预防和控制啄羽问题,常采用:1、在雏鸭时期断喙,断喙应尽早进行,可减少对鸭子的损害;2控制饲养密度;3提供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在已发生啄羽症状的鸭群,也可采用断喙方法,在鸭子的上喙前端剪除1~2毫米,断喙前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和抗生素以预防出血和感染。
上笼适应期
上笼适应期一般为12~16周龄这段时期,视品种而定。这段时期应训练调教鸭子的采食行为(尤其是饮水),并选择合适的饲养个体。
上笼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上笼产蛋期是指17周~72周这段时期
1、产蛋期小气候环境
1温度
舍内温度维持在5~30℃,最适生产温度15~25℃。温度过高、过低时应进行人工调控。
2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55%~70%。
3通风换气
舍内应无异味,如有异味或湿度过高时应及时进行通风换气。
2、饲养密度
在笼子大小为50Cm×50Cm×50Cm下,单只笼子以饲养2只为宜。
3、光照
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光照强度5~10Lx,其中16~17小时(包括自然光照)光照强度应在15 Lx左右,自然光照不足时,应采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灯泡高度离地面2米左右,以均匀照射到每个鸭子为宜。鸭舍应备有应急灯和应急电源。注意:严禁在产蛋期间发生突然停电、鸭子惊群事故。
4、饲喂方式
可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时定餐饲喂,定时定餐饲喂时,应定时间,定次数,一般1昼夜饲喂4次。为管理方便起见,常提供足量饲料让鸭子自由采食。
5、饮水训练调教
鸭子上笼后,由于饮水方式改变,需要对鸭子进行调教,把鸭子嘴巴放至饮水器上让鸭子饮水 ,经数次调教,鸭子会主动到饮水器饮水。
6、饲料
饲料采用颗粒料和粉料均可,但以颗粒料为宜,营养需要参见附表。注意:料槽内的饲料残渣应及时清理,不得使用霉变、酸败或被污染的饲料;在调整饲料配方时,应有10天左右的过渡适应期,不能立即更换另外一种饲料进行饲喂。
7、饮水
饮用水应清洁干净,符合标准,供水充足,不得断水。
8、日常管理操作程序
日常管理要形成规律,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需要调整或更改时,应有一定的过渡适应期。产蛋鸭日常管理见下表:

6~8点 饲养员进鸭舍捡蛋,清洗料盘,加足饮水和饲料,打扫卫生。
11~12点 第二次喂料,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等管理工作。
17~18点 清洗水盘、料盘,加足饲料和饮水,第三次喂料
21~22点 21点第四次加水加料。天黑时开灯补光,弱光通宵照明。
产蛋期饲养管理重点:
要培养产蛋鸭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不得随意变更鸭子的行为作息程序。
应提供营养全面、蛋白质质量优异的配合饲料。
避免强光强声、晚上突然停电惊群、动物骚扰而产生应激。
及时淘汰不良个体,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副作用大的药物。
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卫生消毒、免疫接种等管理工作。
应根据采食量变化及饲养效果及时调整补充营养素浓度。
产蛋期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产蛋率下降
产蛋率下降常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1、产蛋鸭日龄:在蛋鸭的产蛋后期,由于经历较长时间的高强度产蛋,体内的营养储备消耗较大,体况较差的鸭子开始换羽重新进行调整,导致整体产蛋率下降;2、疾病因素:在发病情况下,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往往同时发生,且产蛋率下降的严重程度与采食量下降成正相关,还多伴出现畸形蛋;3、营养因素:因缺乏某些营养素,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缺乏矿物质、微、常量元素,常会出现蛋壳质量问题,能量不足或蛋白质数量不足或质量不良常会出现蛋形变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缩短;4、应激因素:高温或严寒天气常会影响产蛋率,导致产蛋率下降。蛋鸭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0℃~30℃之间不会对生产性能产生明显影响,35℃以上短期影响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明显,在产蛋率下降的同时,常会出现蛋壳质量问题。
管理措施:
根据鸭子的体况、日龄和产蛋情况,仔细分析产蛋率下降原因,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1、由于疾病原因引起的,及时进行治疗;2、蛋形偏小,平均蛋重较轻,可调整饲料配方,补充优质蛋白质饲料或添加蛋氨酸,增加饲料能量浓度;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贝壳粉、维生素D(或鱼肝油);3、在产蛋后期添加动、植物脂肪对提高产蛋后期的产蛋率是有益的。
脱肛 
在产蛋早期比较常见。开产蛋重较大是引起产蛋初期脱肛的主要原因,产蛋中、后期发生比较少见,饲料中粗纤维、灰份含量过高、消化不良、肠道发炎拉痢也会导致脱肛发生。发病轻微(肛门轻度外翻)的鸭子经抗感染和外科处理可恢复正常,发病严重的鸭子常由于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从管理上进行预防和控制:1、在产蛋早期,应有目的地对饲料中的蛋白质数量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开产蛋重;2、饲料中具有轻泻作用的饲料原料使用量要进行控制,粗纤维和灰份含量不能过高;3、消化不良和肠道发炎拉痢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
★产蛋时间异常
在产蛋初期较常见。在正常情况下,蛋鸭一般集中在深夜3~5点这段时间产蛋。如出现产蛋时间推迟或白天产蛋较多情况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鸭子产蛋行为的训练调教,稳定鸭子行为作息习惯,形成良好的产蛋习惯;2、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鸭子产蛋期的营养需要;3、补充人工光照,稳定光照程序。
产蛋高峰期内,严禁出现下列应激现象:
晚上突然停电,造成鸭子惊群;
强行驱赶或抓捕,突然改变养殖环境;
动物骚扰;
强声、强光刺激;
突然变更饲料原料或配方;
雨淋或曝晒。
蛋鸭营养需要
蛋鸭营养需要见下表 (注:不同鸭种、不同饲养方式应根据营养需要标准、采食量变化、生产状态、饲养效果等因素来确定营养素浓度)
项目 雏鸭(0~4) 青年鸭(5~20) 蛋鸭(21~72)
代谢能 MJ/Kg 11.7 10.8 11.4
粗蛋白 % 19.5 16.0 18.0
粗纤维 % ﹤3 ﹤5 ﹤5
蛋﹢胱 % 0.7 0.6 0.7
赖氨酸 % 1.0 0.7 0.9
钙 % 0.9 0.8 2.8~3.3
磷 % 0.5 0.5 0.5
建议配方如下:
育雏期(0~4周龄):玉米59.7%,麸皮5%,豆粕29%,鱼粉3%,食盐0.3%,石粉1%,磷酸氢钙1%,添加剂1%。
育成期(5~16周龄):玉米48.7%,次粉30%,麸皮7%,豆粕10%,鱼粉1%,食盐0.3%,石粉1%,磷酸氢钙1%,添加剂1%。
产蛋期(17~72周龄)商品蛋鸭:玉米46%,次粉15%,麸皮2%,豆粕18%,菜粕7%,鱼粉3%,食盐0.3%,石粉6.7%,磷酸氢钙1%,添加剂1%
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 接种方法 剂量 备注
1 病毒性肝炎疫苗 皮下 1头份 发病时用高免血清
10~14 禽流感 皮下 0.3~0.5毫升
20 鸭瘟 皮下或肌肉 1头份 疫情流行严重时使用
35~40 禽流感 皮下 0.5~0.7毫升
60~70 鸭瘟 肌肉 1~2头份 一年免疫一次
开产前2周 禽流感 皮下 1毫升 隔3~4个月重新免疫
开产前2周(种鸭) 病毒性肝炎 皮下 2头份 免疫2次,第1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2周
注:在产蛋高峰期间,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免疫接种,在开产前做好免疫接种。蛋鸭(尤其是放牧蛋鸭)在开产前要做好驱虫工作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