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养殖人社区养殖人家园欢迎您!
有问必答!
36名中大专畜牧专业版主为您排忧解难!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中国养殖人社区【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论坛】牧草品种与种植技术 → [原创]种植皇竹草走上致富路--冬季引种育苗技术

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鸭网 养殖业新闻与市场动态 养殖路上与养殖日记 廉价饲料利用技术 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养鸭与鸭病防治技术 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 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淘宝安全购买万种养殖产品 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

  共有159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种植皇竹草走上致富路--冬季引种育苗技术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侯中军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侯老师
等级:养殖爱好者 贴子:12 积分:45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10 17:06:00
[原创]种植皇竹草走上致富路--冬季引种育苗技术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12/22 14:53:00

种植皇竹草走上致富路

皇竹草冬季引种育苗技术

新型皇竹草、台湾甜象草在广西南部、海南省、广东南部等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冬季引种育苗,不仅为来年赢得育苗时间,还可以提前收割利用牧草
用草喂牛羊,可节省饲料60%以上;用草喂鸭鹅,可节省饲料20-30%;用草喂鸡,可节省饲料20%以上;用草喂猪,可节省饲料15-30%。因此,要想发展高效益低成本生态养殖,必须先发展牧草种殖。引种草种投资少,亩需草种芽节1500节,每个芽节仅需0.25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新型皇竹草.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牧草种茎.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型皇竹草其茎杆似竹,且属草本,植株特别高大,平均株高4-5米,最高可达6米。皇竹草每株当年可分蘖20-35根,栽种后40天左右即可收割第一次,年亩产鲜草25-32吨左右,誉为“草中之王”。

台湾甜象草是我国台湾培育的优质高产牧草。亩产14~28吨,抗寒能力强于皇竹草,粗蛋白含量稍低于皇竹草,适口性明显好于皇竹草。种植方法与皇竹草完全一样,种植一年可以连续采收7年,在热带地区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采收。


皇竹草在0℃以上可自然越冬,8℃以上可正常生长。在旱地、水田地、山坡、平地、田埂、河埂、湖泊边等各类型地上及庭院、盆栽等一切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均可种植。广西南部、海南省、广东南部等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牧草饲料是饲养草食家畜最主要、最经济、最优质的“粮食”,广泛用于饲养牛、羊、马、兔、猪、野猪、香猪、鸡、火鸡、草鱼、青竹鱼、鸭、鹅、竹鼠、豚鼠等。


许多养殖人充分利用牧草发展低成本生态养殖,走向了致富路。

新型皇竹草、台湾甜象草种茎扦插育苗法

当年11-12月将扦插育苗地翻犁、整平、开畦、畦与畦之间留沟40cm左右,作为水沟和工作道。然后将种茎一芽一节斜切,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长,斜插入畦土内,株距5-6cm,用水浇湿透后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用竹条拱盖一层厚膜,保持温度在12℃以上,当温度超过25℃时需要揭膜通风,低于20℃需盖膜,直到翌年2月下旬,待长出2-3片叶子后,即可拔苗移栽。该方法适宜大面积推广采用,不仅为来年赢得时间,还可以降低用种量。

新型皇竹草、台湾甜象草种茎平放埋入土中育苗法

当年11-12月将育苗地翻犁、整平、开畦、畦与畦之间留沟40cm左右,作为水沟和工作道。然后将种茎一根一根埋插入畦土中,行距15-20cm,覆盖稻草后用水浇湿透,最后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用竹条拱盖一层厚膜,保持温度在12℃以上,当温度超过25℃时需要揭膜通风,低于20℃需盖膜,待苗长高20-25厘米时(20-30天)即可取苗移栽。若在晴天移栽时需要裁掉1/3的叶片,有利于反清,苗期有一定分蘖现象,为扩大大田种植面积,可将分蘖株分数株移栽。冬天无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有霜地区,在3~6月份栽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将种茎一根一根放入浅沟中,行距10-20cm左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1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覆盖细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覆盖稻草后用水浇湿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2181552582989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育苗,保持温度在12℃以上,当温度超过25℃时需要揭膜通风,低于20℃需盖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待苗长高20-25厘米时(20-30天)即可取苗移栽


欢迎登录广西全州县科益畜牧种养场淘宝购卖

网址http://qzky.taobao.com


养鸡与鸡病防治技术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