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人工种草养鹅的生产性能试验与效益分析

1楼
SYC163 发表于:2010/11/8 19:21:00

摘要: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养鹅与种植粮食作物进行传统的副业型养鹅方法做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草养鹅生长性能和屠作品质均优于传统的副业型养鹅方法,用SPSS  for  windows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其重要生产性能指标:日增重、料肉比以及腿肌率和翅膀率差异显著(p<0.05)。进行单位面积内的生产效益比较发现人工种草养鹅按种鹅种蛋价格计算,每年亩均获利是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和经济作物花生的8.22倍。

关键同:人工;牧草;鹅;经济效益

1 前言

    豁眼鹅是我国高产的小型白色蛋用鹅种,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市进行繁殖推广后,在周口地区有良好的产蛋性能,开产期150~220日龄,产蛋期长,没有抱窝性,蛋重在110g~140g之间,蛋壳为白色,年产蛋110个左右高产的可达140多个,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但是,由于受所处的地理条件限制即缺少必要的放牧条件,只能停留在少量的副业型分散饲养上,大大制约了规模化养鹅生产。如果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制约我区经济的发展。可否通过人工种草进行养鹅生产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有关种草养畜的报道也不少,但是专门研究种草养鹅的报道鲜见。在我国粮食供应基本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拿出部分土地进行牧业生产,1999年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找出科学的发展措施,我们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市畜牧局与周口市北郊豁眼鹅繁殖场以及部分养鹅专业户成立了联合试验研究组,从2000年4月~2002年1O月,进行了为期2年半的人工种草养鹅探索性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牧草的选择、栽培与调制

2.1.1选种牧草类型  在众多的牧草中我们选用鲁梅克斯K-l(以下简称鲁K-l)为主试牧草,兼选用冬牧对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营养补充牧草进行人工种草养鹅的试验研究。种源由河南省周口市畜牧局饲草站提供。鲁K-l具有多年生、抗寒、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点,适应性很强。一次种植多年收获。产草量高,年亩产鲜草可达15  000kg。营养价值高,鲜草干物质含量10%左右,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到28%~30%。若能进行合理调制与充分利用,可满足150~200只成年鹅的蛋白营养需要,加上补充一些精料,每亩可养产蛋母鹅200羽。按照此思路,决定以种优质牧草鲁K司为主,开展了人工种草养鹅的生产性能试验研究。

2.1.2 鲁K-1的栽培与调制选择试验地后进行如下工作:

2.1.2.1  整地、施肥  播种前进行除草灭茬;每亩施腐熟有机农家肥3 m3~4 m3,周口市精细化工厂产氮、磷。钾复合肥一袋 50 kg;要深耕细耙,同时保持良好墒情。

2.1.2.2播种  2000年春季4月初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120 g。为有效控制播种量,在播种时,用炒谷6 kg与草种混合播种。播种深度1.5cm~2.0 cm,行距50 cm~60cm,株距30cm左右。

2.1.2.3  管理  注意灌溉,在播种后,根据墒情进行第一次灌溉,第一次灌溉要灌透,等到地表上稍干时进行第二次灌溉;苗出全后可以适当“蹲苗”,待到长出3~5片真叶时,再行灌溉。还要注意中耕松土,每年中耕不少于3次,同时要进行追肥,根据土壤性质、缺肥程度和类型,追施不同性质和数量的肥料。

2.1.2.4  对割与饲草的调制   在播种后35 d左右可进行第一次别割,以后每到70 cm~90 cm时就要对割一茬。每次割后再根据地力状况及时进行追肥。对刘割的草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地饲喂鲜草,也可以加工成草粉或制成干草捆等在冬季备用。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鹅的选择、分组

本研究课题设计了两方面的试验:第一是生产性能试验即对人工种植牧草与天然杂草养鹅的两种方法,对鹅生产性能影响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本试验分为二个处理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又分三个重复试验小组,每小组以1亩农田为基础,分别选用人工种草养鹅和田间杂草养鹅做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第二方面是经济效益对比试验即对种草养鹅每年亩均获取收益与种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经济作物花生每年亩均获取收益为考核指标,在价格可比的情况下,对各处理间的经济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适合本市经济情况的养鹅措施。

试验鹅的选择  试验鹅由周口市北郊东北豁眼鹅场提供;选出600羽3周龄的健康仔鹅作为试验用鹅。对试验鹅进行试验初称重,进入试验前,对试验鹅进行第一次挑选,并根据公母比例两组一致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并用  SPSS   for  windowsll.0对各个组的初始平均重进行独立样本的“T”test检验,使初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处理与日粮配合

2.3.1.1  试验处理  分试验组A和对照组B;每个处理养鹅300羽,分别以收获的牧草、杂草为主要饲草,以配合精料作为补充饲料。以体增重和饲料报酬,产肉性能中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肉率、翅膀率为试验对比因素。经济效益在第一方面实验时不进行计算,进入第二个方面试验时再进行计算,试验组以鹅的增重、产蛋量、鹅粪为收入项计算收入总额,以各种购置费、破蛋的损失和死亡鹅损失等项目为支出项计算支出总额,第二方面试验时以粮食作物小麦和经济作物花生产量为收入项目,以耕、种、管、收的各项投入为支出项目、各处理间的劳力投入部分均不计算在内。公式:直接收益-收入总额-支出总额。将各组间的直接收益作为变量,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3.1.2  日粮配合

    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鲁K-1+补充牧草。对照组:基础日粮+田间杂草+作物秧蔓。两个处理供给统一的补充精料,糖料基本配方如表1,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表1各组精料基本配方

饲料类型     玉米    小麦麸   草粉   豆粕   鱼粉  蛋氨酸   贝壳粉  骨粉   食盐

 

比例(%)   55.00   8.00    7.00    20.00  5.00  0.20     2.50    2.00    0.30

※本试验全为舍饲故每100kg饲料中补砂粒2kg~3kg

2.3.2  试验阶段  生产性能试验: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三阶段为预试期共7d;第2阶段为正试阶段此时是4周龄的中鹅即育成鹅,为生长期。生产性能实验即对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鹅产肉性能所做的比较试验。效益对比实验:种草养鹅带来的经济收入与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所获经济收益之间进行的比较。

2.3.3饲养方法与管理技术  预试期采用统一的基础日粮和青绿饲料及田间野草,鹅只日喂量为精料100 g,青绿饲料按其实际需要约200 g~300 g切碎,分次投喂;在预试阶段要注意鹅的过渡,在完全进入育成期时方进行正式试验,日粮配合比例要根据育成鹅的营养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试验期,进行适当的管理,在预试期每天投喂4~5次,正试期每天投喂4次,注意饮水、日常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

2.4 测定内容与效益核算办法

2.4.1  试验测定内容

2.4.1.l生产性能试验: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各组逐一

表2增重情况及饲料报酬

 

组别  平均始重(kg) 平均未重(kg)平均增重(kg)日增重(g)平均耗料(kg)料肉比

 

试验组1.62±0.147   2.922±0.261   1.66±0.114  41.50±3.75 5.56±0.513 3.35:1

对照组1.168±0.152  2.363±0.212   1.21±0.098  30.13±3.06 5.49±0.567 4.56:1

    由表2可知,在第一阶段经过40 d的试验比较,每个处理中鹅只均增重试验组1.66 kg±0.114kg;对照组1.21kg±0.098kg每只鹅平均日增重,试验组:41.50 g±3.75 g;对照组30.13g±3.06 g;经过方差分析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料肉比:试验组为3.35:l;对照组为4.56:1,相差 1.21差异极显著。

3.1.2 屠宰试验结果第一方面的试验结束时对

表3  屠宰试验测定结果

组别 性别 测试数(羽) 空腹12h活重(kg)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

处理A ♂      30   2.87±0.257       81.64       75.54       9.68      16.02       16.24

♀      6    2.75±0.225      78.25        72.14      8.89       15.99      16.55

处理B ♂      30    2.42±0.199      80.02       75.00       7.62      15.11       15.67

       ♀      6    2.23±0.185      77.98        72.12      7.11       13.97       13.93

进行空腹12 h称重,称测初重、末重、平均体增重。平均日增重,测定饲料利用率。对不处理的育肥鹅分别进行屠宰试验测定,测定指标包括:空腹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对母鹅进行屠宰测定时,有意地选择不具产蛋化良特性的母鹅进行测定。

2.4.1.2经济效益对比试验  试验组以种草养鹅收入为经济收入考核指标,同时注意对人舍配对的公母鹅进行生产性能统计,计算试验期末的存栏数、产蛋总量、平均蛋重、合格种蛋数等养鹅收入。对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农田注意进行投入产出记录。

2.4.2  试验结果处理方法  对试验进行记录统计,对试验结果分析比较,并用SPSS for  windowsl l.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方法对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

3.1.1  增重及饲料报酬方面:各处理中鹅的增重情况及饲料报酬见表2试验鹅进行第二次选择,对不适合种用的多余公鹅和少量母鹅进行淘汰,并对淘汰的公鹅做随机抽样的屠宰试验,处理A共淘汰121羽,随机选取30羽公鹅,淘汰母鹅共计12羽,随机选出6羽;处理 B共淘汰公鹅 122羽随机选取 30羽进行屠宰试验,淘汰母鹅16羽,随机选取6羽。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处理A和处理B在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方面,经过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O.05);但是在宰前活重、胸肌率、腿肌率和翅膀率方面差异均显著(P<0.05)

表4种草养鹅每年亩均生产收益情况

入舍种鹅 期末存栏    羽均年产  平均蛋重  年产合格  种蛋破损     年投资额       获利状况

数(羽) 种鹅数(羽)蛋数(个)(g)种    蛋数      率(%)      (元)         (元)

18♂;106♀ 15♂;102♀   113  122。45  11  813     0。44       7560        16   106 

  ※合格种蛋按鹅场回收种蛋的价格200元/个计算。

 

 

表5   种植粮经济作物每年亩均生产收益情况

 

小麦单产   花生单产    小麦单价    花生单价    销售收入    额投资总额     获利状况

  (kg)   (kg)     (元,kg)  (元,kg)   (元)      (元)         (元)

512         383          1.8        3.6          2300      340             1960

※小麦与花生单价按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同回收的种子价格计算。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 1.1   对增重和饲料报酬的影响  种草养鹅日增重比喂当地田间杂草养鹅高出11.37   g,效果十分显著;种草养鹅每增重1kg可节约饲料1.21kg,饲料报酬显然高。这可能是因优质牧草满足了食草家禽鹅对鲜草和多汁饲料的需求,适合鹅特殊生理需要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丰富的优质牧草,满足了鹅快速生长时期多种维生素需要所致。

4.1.2  对鹅的屠体品质影响  主要体现在腿肌率和翅膀率两方面,这两项性能的提高也可能是因优质牧草比杂草可利用蛋白质水平高所致。鹅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不显著,这正说明两组鹅的生理机制是一致的,没有人为地造成差异。但是对鹅肉品质的测定,只是从腿和翅膀产肉的能力这一方面,对屠体的品质进行了比较测定,但具体到腿和翅膀肉的风味、质地结构等方面的品质如何?是否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1.3   直接收益方面所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牧草比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和经济作物花生的收益高的多。在进行计算时试验所选的鹅全是种鹅,合格种蛋单价是以鹅场从养殖户回收种蛋的价格进行计算的,小麦的单价和花生的单价是以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良种繁殖回收合同价计算的。如果折算成当地的普通商品鹅蛋价格和普通小麦和花

3.2   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  对选出的种鹅用所种牧草进行饲养,经过二个产蛋年后,对产蛋性能和经济收入进行统计分析和最终核算,然后与同等单位面积的粮经作物收益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4和表5。生价格,与本试验结果稍有出入。考虑到以上情况我们对种草养商品蛋鹅的收效和种商品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的收益再次作了推算:将所养种公鹅按1:1.5的比例折算成母鹅,年亩均获利大致是4 200元,但是把小麦和花生价格按普通商品粮和油料价格计算,年亩均收益大致是1040元,每年亩均直接收益,种草养鹅是种粮经作物的4倍。

4.2  结论

    研究证明在我们缺少放牧条件的农区,通过人工种植牧草的方法,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是一种可取的途径。为我区实行3:3:3制即1/3粮、l/3经、l/3牧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佐证。在卖粮难的情况下,为困惑中的农民指出了一条减少生产风险。增加农业收入的光明之路。同时,对解决种养矛盾和保护绿色自然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