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助农农场海凤鸡养殖日记

1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3/3/6 11:36:00
3月5日 晴 生态珍禽海凤鸡苗(广西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里,分布上百个大小岛屿,北部湾海域岛屿大部分都生长着茂盛的植被和红树林,岛屿上生长着各种野生动物,潮起潮落露出的陡峭岩石里躲藏不少被海水浅搁的鱼虾蟹,广阔的海岸线里生长着一种非常独特的鸡品种,生长8个月母鸡最大不超过1.5公斤,全身黑紫色,每个鸡爪上有5个脚趾,据说这种鸡品种是一百多年前由法国传教士从法国引进的最优良品种。这种鸡活跃于海边与红树林里,生长原始生态环境中,不会与外来鸡种发生杂交,由于生长环境特殊,每天海潮退潮之后便成群结队在海边啄觅食被搁浅的小虾蟹,涨潮的时候便活跃于海边丛林中嬉戏觅食。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过4年对该鸡品种进行繁育改良,培育出全新品种——海凤鸡,并进行了注册,形成了繁育生产一条龙;海凤鸡产蛋率高、饲养周期长(8个月以上),母鸡紫黑中带花,体态丰满,一般为1.2公斤;公鸡最大个体仅为1.5公斤,公鸡作为肉鸡(阉鸡)养殖至少9个月时间,体重最大为3公斤;生长环境远离城市污染,饲喂过程不添加任何药物和抗生素,全程放养于原始生态环境。 生态珍禽海凤鸡、滋补保健,是食疗养生佳品,对人体有五大特殊利点;1、提高免疫力;2、健脾养胃;3、壮骨、消肿、4、护发。生态珍禽海凤鸡特性:海风鸡对生长环境适应力非常之强,各种养殖方式都能适应;海风鸡抗病力强、耐寒耐热、食性广,易饲养、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孵化率高。海凤鸡孵化采用科学的孵化技术,孵出来的雏鸡干净健壮、体形饱满、活泼。海风雏鸡比其他鸡都好育雏,雏鸡成活率高。以后我会把养殖过程写给大家,以下先发几张图给大家看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凤鸡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凤鸡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凤鸡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凤鸡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楼
助农农场 发表于:2013/3/13 15:19:00

3月13日         晴转多云

今天有1批小鸡出壳,打马立克疫苗。喂水(水中添加雏力键),半个小时后喂料(喂鸡花料)。下面说一下马立克的知识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火鸡、野鸡、鹌鹑、鹧鸪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
  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个月。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扩大(俗称大嗉子)。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甚至失 明。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或银眼)。 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
  皮肤型: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最初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4 诊断
 4.1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
  病原分离与鉴定:采血分离白细胞,接种敏感细胞,在几天内会出现特征性的蚀斑。放射性沉淀试验(检测感染鸡羽髓)、聚合酶链反应试验。
  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料采集:用于分离病毒的材料可以是从抗凝血中分离的白细胞,也可是淋巴瘤细胞或脾细胞悬液。也可采用羽髓作为MDV诊断和分离的材料。
 5 防治
  根据本病感染的原因,应将孵化场或孵化室远离鸡舍,定期严格消毒,防止出壳时早期感染。育雏期间的早期感染也是暴发本病的重要原因,育雏室也应远离鸡舍,放人雏鸡前应彻底清扫和消毒。肉鸡群应采取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空舍7~10天,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然后再饲养下一批鸡。
  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疫苗,防止疫病发生。
  发生本病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鸡和同群鸡应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鸡舍、用具、粪便等严格消毒。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1210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