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1楼
小叶 发表于:2013/7/26 10:14:00
夏季是草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从夏季草鱼疾病多发的原因入手,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整理,供大家参考。

  1 疾病多发原因

  1.1底质
    草鱼养殖大多采用土池养殖,池底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质氧化分解会消耗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池底缺氧,多年未清淤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的累积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更造成鱼体的伤害,成为疾病爆发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1.2 溶氧
    水温升高时,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优势种群交替加快,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夏季表层水和底层水温差较大,水体易出现正分层,表层和底层的溶氧交换减少,导致底层溶氧缺乏。
    夏季频发的异常天气也会引起水体缺氧。闷热、低压的天气,造成空气中溶入水体中的氧气减少;炎热的天气突降暴雨,会造成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造成池塘溶氧水平大大降低;天气突变引发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急剧减少,还会增加水体的生物耗氧量。

  1.3人为因素
    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草鱼的生长速度,在高温季节对日投喂量不加控制,增加鱼体肝脏负荷,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病意识薄弱,片面强调降低养殖成本,忽视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成为草鱼疾病多发的人为因素。

  1.4病原
    草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多是条件致病菌,当池塘水质恶化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增加了草鱼感染疾病的机会。原虫类、蠕虫类、桡虫类的寄生虫在夏季的活力以及繁殖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2 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2.1细菌性并发症
    从近几年的技术服务中发现,草鱼的细菌性疾病往往表现出多种细菌性疾病并发的症状,比如烂鳃、出血、肠炎的症状经常出现在一条鱼上,而且细菌性并发症的病程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和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引起细菌性并发症的细菌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是常年存于水体中的,只是在池塘底泥较多、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当它们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致使鱼发病,因此只要定期消毒,控制细菌数量,就能有效地预防细菌性疾病。通过摄食活动感染鱼体的致病菌,只要定期内服一定的抗菌药物即可。抗菌药物可以是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喹诺酮类药物或磺胺类药物,也可以是中草药。然而抗生素很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建议抗生素轮换使用,忌超量或低量使用。因此,细菌性疾病预防时用中草药为好,治疗时用抗生素或与中草药联用。目前,土法疫苗在预防细菌性疾病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以后随着专业化的疫苗的普及,疫苗会成为预防细菌性疾病的首选。
    实践证明,细菌性疾病多发于养殖密度高的精养塘口:池塘底泥较多,池塘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因此做好日常的水质管理,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意义重大。此外,鱼体发病后,通过水质调节可以缓解鱼体的发病状况,为鱼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总之,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思路就是,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外用消毒药(禁用强氯精),内服抗菌药。

  2.2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主要以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的危害最大,主要危害2.5~15cm大小的草鱼,其中以7~10cm的当年鱼种最为普遍,有的可持续于整个鱼种培育阶段。根据经验,在浅水塘、高密度草鱼养殖池发病常为急性型,发病急,来势凶猛、死亡严重,2~3周后池中草鱼大部分死亡;而在稀养的大规格鱼种池发病常为慢性型,病情发展缓和,每天死亡数尾至数十尾。
    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的内服药物,所以草鱼出血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目前,有效的预防途径有两种:一是注射或者浸泡草鱼出血病病毒灭活疫苗,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这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使得鱼种的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二是定期内服免疫刺激剂或者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也叫基础免疫力)。免疫刺激剂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肽聚塘、酵母或脂多糖等;中草药型免疫增强剂主要成分有甘草、绿豆、五加皮、党参、栀子、杜仲、枸杞、当归、泽泻、陈皮等。
    此外,池塘的养殖管理很重要,比如放苗前清除池塘淤泥,鱼种消毒,定期水体消毒,加强水质调控,这些措施对于预防草鱼的病毒性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

  3 肝胆综合症 

    该病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与投料、池塘环境、养殖管理、滥用药物等有很大关系。夏季高温大量投料时,草鱼患此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在水体环境变化时易引起死亡。由于此病不易发现,常常被养殖户忽视,待到发病后再来治疗时,所需疗程较长。
    预防是此病的首选。多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勤开增氧机,使水质保持清爽。高温季节,控制投喂量。采用少量多餐,同时搭配青饲料投喂。定期拌饲保肝护胆药物(如肝肠宝、保肝宁、盐酸甜菜碱等)和维生素C。
    纠正不良的养殖习惯。不要频繁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杀虫;准确诊断,对症用药,抗生素轮换用药,要用足疗程,切勿随意加大剂量使用。

  4 寄生虫疾病

    草鱼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锚头鳋等等。除中华鳋、锚头鳋肉眼可见外,上述其它寄生虫要用显微镜检查确诊。所以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要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虫,即要及时用药。并且杀虫之后,要接着消毒,这是因为寄生虫往使得草鱼的鳃、体表受伤,伤口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如果杀虫之后不消毒,就会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达不到治疗效果。一些常见药物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甲苯咪唑溶液、苦参提取液、溴氰菊酯溶液等。

    草鱼体内的寄生虫主要以绦虫为主。大量绦虫堵塞肠道,影响草鱼摄食与消化吸收。防治绦虫,要根据绦虫的生活史不仅要拌饲驱虫药物如吡喹酮或百部贯众散,还需要外泼阿维菌素溶液或溴氰菊酯,杀灭水体中的剑水蚤等大型蚤类(绦虫的中间寄主)。

  5 结束语

    草鱼疾病的预防是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养殖的成功与效益。我们一定要摒弃“预防无用论”观念,提高防病意识,在正确的防治思路的指引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药品(给合),这样才能降低养殖用药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