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青蟹养殖技术

1楼
love拖鞋 发表于:2013/5/25 22:17:00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简称青蟹,俗名叫鲟。广东称膏蟹,台湾、福建叫红鲟;浙南地区叫蝤蛑,菲律宾称泥蟹。由于它的头胸甲呈青色,前侧缘具9个侧缘齿呈锯齿状,故由此得名锯缘青蟹。
  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商品价值,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工养殖,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一、青蟹的形态特征
  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园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园形。
  二、青蟹的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 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2.栖息环境条件
  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3.青蟹的食性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青蟹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二)繁殖习性
  青蟹的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广东为每年2~4月和8~9月,其中2~3月为盛期;福建厦门地区3~10月,浙江4~10月。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上海9~10月,台湾几乎全年可以繁殖。青蟹一般一年达性成熟。一般甲壳宽8厘米,体重150克以上的雌蟹就能进行交配。交配前,雌蟹先行生殖脱壳,在其新壳尚未硬化之前雄蟹与其交配,交配时间可持续1~2天。交配期间青蟹没有食欲,即使投饵也不进食。交配后精子贮存于雌蟹纳精囊内,存活达数月之久。雌蟹卵子成熟后经输卵管至纳精囊与精子结合,然后受精卵即由雌性生殖孔排出粘附于腹肢刚毛上。排出的卵初为黄色,此时的雌蟹就成为负卵累累的抱卵蟹。雌蟹的产卵量约为200万粒左右,但所抱之卵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雌蟹多在水面宽阔、水清流缓之处产卵,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迁海中产卵,所以自然海区的青蟹在繁殖时常要离岸作短距离"迥游"到深处产卵。孵出的幼体随潮流到近岸,尔后在潮间带,沼泽地觅食生长。浙江沿海每年5月便可捉到甲宽为1-2厘米的幼蟹。海区幼蟹集中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秋蟹)。幼体发育共分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两个阶段,共需脱壳变态6次,始为第一期幼蟹,历时约23~24天。
  (三)脱壳生长 青蟹的生长是不连续的,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青蟹一生共脱壳13次,最后一次(第13次)脱壳,与青蟹的交配,生殖密切相关,称"生殖脱壳"。刚脱壳的蟹体呈柔软状态,称"软壳蟹",横卧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体舒张开来,一般6~7小时开始变硬,在18~19小时内个体显著扩大,增重。 脱壳后,壳长增加30%~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三、养殖技术
  (一)青蟹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 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②无病。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④蟹苗运输 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2.苗种放养
  (1)放养规格及时间: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如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育肥养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并已交配的瘦蟹,养殖30~40天可达膏蟹。
  (2)放养密度。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如规格偏小可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约二个月可以轮捕。此时正是夏苗苗发季节,可以放养小规格夏苗,亩放养苗种数量为每亩1000~1500只左右为宜。育肥养殖放养时间在8~10月,放养密度视环境条件可掌握在500只/亩左右为宜。  
  (二)养成管理
  1.投喂饵料
  投饵是取得青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有效发挥滩涂围网养蟹的优越性。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在池内的繁殖或通过网目进入池内的饵料生物。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可投喂活体蓝蛤、短齿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一些滩涂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贝类的生长繁殖区,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还可移入一些环节动物(如沙蚕)及小型底栖甲壳类,自繁能力强,青蟹又喜食,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体饵料。另外,小杂鱼虾及淡水种的贝类(如螺蛳)、人工配合饵料等可作为缺饵时的补充。
   根据青蟹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性,人工投喂最好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视季节、潮流、水质和池内的自然饵料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海区水温适宜(18~25°C)时及大潮汛期间可以加大投喂量<!-- baidu_tc block_end -->

供应高密度耐热型乳酸粪肠球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乳酸粪肠球菌.jpg



点击在新窗口打开

指标:有效活数≥300亿cfu/g,常温储存半年以上不低于260亿cfu/g(欢迎进行全方位检测),物美价廉领先行业。

260/公斤,10公斤以上245/公斤,每吨饲料中添加15-30克。

乳酸粪肠球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粪肠球菌。

乳酸粪肠球菌的组成和分布:乳酸粪肠球菌(LAB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球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奇异菌属(Atopobium)、片球菌属(Pediococcus)、气球菌属(Aerococc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少数种、环丝菌属(Brochothrix)、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孪生菌属(Gemella)和糖球菌属(Saccharococcus)等(杨洁彬等,1996)。

乳酸粪肠球菌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或兼性厌氧的化能营养菌,革兰氏阳性。生长繁殖于厌氧或微好氧、矿物质和有机营养物丰富的微酸性环境中。污水、发酵生产(如青贮饲料、果酒啤酒、泡菜、酱油、酸奶、干酪)培养物、动物消化道等乳酸粪肠球菌含量较高。小牛胃和上部肠道中乳酸粪肠球菌占优势,从牛乳喂养的小牛胃液中分离乳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而小牛瘤胃中主要是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则是粘附在柱状上皮细胞的主要乳杆菌。

乳酸粪肠球菌的作用机理:乳酸粪肠球菌对人和动物都有保健和治疗功效,这一点,国内外均有大量饲养和临床试验证明。Baird1977)用乳杆菌饲喂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试验证明均能增加日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Lidbeck等(1992)证实乳酸杆菌能预防放疗引起的腹泻。蔡辉益等(1993)对益生素使用效果进行统计,其中乳酸粪肠球菌类益生素饲喂猪的报道,7例证明能提高日增重,平均提高7.67%,6例证明提高饲料转化率,平均提高5.4%,饲喂肉鸡的报道中,5例证明提高日增重,平均达7.32%,5例证明提高饲料利用率,平均达9.5;乳酸杆菌在饲喂育肥牛(舍饲)时使用,平均日增重提高13.2%,饲料转化率提高6.3%,发病率下降27.7%Gallagher等(1974)研究表明食用酸奶的人群对乳糖的利用率比食用含相同乳糖浓度的牛奶要高,从而减轻乳糖的不耐受症状。此外乳酸粪肠球菌的抗癌作用也有不少报道。

乳酸粪肠球菌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于乳酸粪肠球菌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机制的探讨上。有关报道很多,综其所述,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促机体生长作用。2)改善微生态环境,清理肠道有毒物质。3)调节消化免疫系统等。

研究发现乳酸粪肠球菌的主要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粪肠球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H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活性,近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Hamad1979)试验证明,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进行乳酸发酵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毕德成等(1988)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玉米和小麦粉,发现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72%85%,蛋氨酸分别增加40%46%,硫胺素(VB1)和核黄素(VB2)均有所增加,游离氮增加1.6倍和1.4倍,游离铁分别增加1.3倍和.9倍,游离钙增加1.51.2倍,总体营养价值有明显提高。此外,乳酸粪肠球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有机酸的产生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张力等,2000)。

2.改善微生态环境: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为三类:1)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微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颉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2)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3)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其数量增加,会导致腐生物质,毒素增加,促进宿主的老化(康白,1988)。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粪肠球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

在乳酸粪肠球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均在体外表现出抑菌活性。很多乳酸粪肠球菌都能产生细菌素,如:乳链菌素,乳酸粪肠球菌素,噬酸菌素等,经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抑制病原菌上具有重要作用。粘附能力通常认为是病原菌的一种重要的毒性因子(Finary等,1997)。粘附于肠道粘膜,是病原菌定植并产生临床症状的前提条件。乳酸粪肠球菌可防止病原菌附着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定植并入侵肠道细胞,有人称此机制为粘附抗性。肠道化学物质的组成也是微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毒安素,硫化物,吲哚和酚类都是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和毒性的物质,是肠道腐败菌活动增强的标志。双歧杆菌能防止致病菌对氨基酸的脱羧作用,减少肠内容物内氨的浓度,有效减少毒性胺的合成,改善肠道环境。

3.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乳酸粪肠球菌制剂能够增强免疫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力,刺激活性氧、溶酶体酶和单核因子的分泌;二是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如加强粘膜表面和血清中IgAIgMIgG水平以加强体液免疫,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加强细胞免疫。Schiffrin(1994)发现约氏乳杆菌(L.johnsonnii)Lj1和乳酸双歧杆菌(B.lactis)Bb12能在体外增强吞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噬热链球菌与沙门氏菌一起使用可起到免疫佐剂的作用,显著提高血清中IgA的含量。Gill(1998)列出了19851995年一些乳酸粪肠球菌在任何动物上进行的试验报道,结果均表现出正结果。乳酸粪肠球菌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Ouwehand等(1999)提出了摄入益生素(含乳酸粪肠球菌)对免疫刺激作用的可能途径:抗原性物质通过淋巴集结中的连滤泡上皮,通过途径有两种:一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碎片作为小分子抗原直接通过普通上皮细胞或者透过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缝隙;二是微生物细胞本身由微皱细胞(M---Cell)通过胞饮作用传送给位于M---Cell包囊中的巨噬细胞等,抗原进入淋巴组织后,或由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或直接交给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乳酸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在养殖上的作用

1.粪肠球菌产生天然乳酸,可全被动物吸收利用。在动物的肠道里,粪肠球菌可形成生物薄膜附着在肠道粘膜上,可以在肠道内发育、生长、繁殖,还可把部分蛋白质分解成酰胺和氨基酸,把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无氮浸出物转化为乳酸,而且能使饲料里的纤维变软,所以饲料的转化吸收率就比较高。粪肠球菌分解的这些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对各种养殖动物幼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营养强化和促生长作用。

2.粪肠球菌既能有效防腐抗病又能增加饲料报酬、优化养殖环境。粪肠球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大多是肽或蛋白质,被称为细菌素。粪肠球菌可分泌两类细菌素,一类仅对相关的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较窄,可阻碍病原微生物接触肠粘膜细胞;另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它们对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致贺氏病和假单孢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在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可以减少养殖动物肠炎等疾病的发生。粪肠球菌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对养殖动物有益的营养物质,如乳酸、氨基酸、维生素、酶及抑菌物质,显著改善饲料风味,提振采食欲望。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粪肠球菌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排泄物中的氨态氮的浓度,减少排泄物中的不消化物,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污染。

3.由于饲料中饼粕、麦麸等原料中的植酸磷含量较高,对钙等矿物质元素利用造成影响,而在粪肠球菌经催化、水解等生理作用分泌出L-乳酸,它可以与钙质合成L-乳酸钙,促进养殖动物对钙质的吸收。所以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可减少养殖中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泄量,有效减少水质污染。

乳酸粪肠球菌在养殖业上的使用效果

1.促进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生长,预防腹泻、下痢等疾病,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免疫后的动物研究发现使用本品的动物的抗体水平较对比组显著提高。

2.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降解动植物性饲料中复杂的有机物,促进消化吸收;调节动物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使用一周后动物粪便的排泄量减少35%以上,有效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3.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发病率,促进动物生长;特别对幼畜、幼禽、苗期鱼虾能够显著提高成活率;同时缓解厌食,生长缓慢等应激反应。

4.减少粪便中氮、磷、钙的排泄量,降低对养殖环境的污染,臭气、氨气等有害气体明显改善动物生长环境和保护饲养员的健康。分解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维护水质,减少病害,减小换水量。

5.大幅度降低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小规模养殖或养殖密度不大的养殖场可以直接停止使用抗生素;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成份及天然色素,增加动物产品着色度和食用风味,猪体皮肤红润,毛色鲜亮;肉鸡肉鸭毛色艳丽;改善蛋壳的质量和颜色,蛋清厚稠,蛋黄色泽分明;水产动物色泽鲜亮;保证肉质、口感、风味自然;保证检验通过与食品安全。

【用法用量】

配料时采用逐级等量稀释法混合均匀,或者将本品用适量温水(30-35℃)5-10公斤混合放置半小时以上再与饲料混合效果更好,根据不同动物每吨饲料添加量为:

  1. 猪:乳仔猪30克;育肥猪20克;母猪(配种后1个月至哺乳期)20克;牛羊等大型家畜可以按照每100公斤体重在精料中每餐使用本品1克的量使用。
  2. 家禽:幼禽30克,育肥家禽20克,种禽20克,其它特种家禽、珍禽请直接参考此使用量。
  3. 鱼虾:苗期使用30克,中大期使用20克,由于是微生物产品使用中要注意增氧。
  4. 特种动物:狗、豚鼠、竹鼠、蛇、毛皮动物等请按照每100公斤体重每餐2克的使用量。
  5. 饲料厂:由于是连续使用,根据不同饲料品种每吨全价饲料使用本品15-30克即可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6. 添加到饮水中使用:针对所有禽畜动物,本品10克,糖类1千克(白糖、红糖、葡萄糖均可)添加到1000公斤水中给动物自由饮用。

【水分】≤12%

【包装规格】1千克/包或15公斤/桶,本品为原料级产品,至少0.5公斤起购。

【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安吉路35A8910号(南宁市饲料兽药禽苗市场内)动保原料超市。

【联系电话】0771-6763639,6763620

网站:www.nn369.com,邮箱1827884688@qq.com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2.4414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