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生蚝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1楼
邱成英 发表于:2013/10/30 10:15:00

生蚝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来源:网经新闻  时间:2011-09-03 11:08:58   作者: 生蚝哥
-
<iframe id="cproIframe2"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rs=0&amp;tu=u444425&amp;tn=text_default_250_250&amp;n=jw88_cpr&amp;adn=2&amp;rsi1=250&amp;rsi0=250&amp;rad=&amp;rss0=%23FFFFFF&amp;rss1=%23FFFFFF&amp;conOP=0&amp;rss2=%230000FF&amp;rss3=%23444444&amp;rss4=%23008000&amp;rss5=&amp;rss6=%23e10900&amp;rsi5=4&amp;ts=1&amp;at=6&amp;ch=0&amp;cad=1&amp;aurl=&amp;rss7=&amp;cpa=1&amp;fv=11&amp;cn=0&amp;if=16&amp;word=http%3A%2F%2Fnews.youboy.com%2F2011%2F09%2F03%2Fnewsb1290546.html&amp;refer=http%3A%2F%2Fwww.sogou.com%2Fsogou%3Fquery%3D%25C9%25FA%25F2%25BA%25D1%25F8%25D6%25B3%25BC%25BC%25CA%25F5%26pid%3DAQKo5-0000&amp;ready=3&amp;jk=b4ca79389b590894&amp;jn=3&amp;lmt=1383099123&amp;csp=1366,768&amp;csn=1366,728&amp;ccd=32&amp;chi=0&amp;cja=true&amp;cpl=0&amp;cmi=0&amp;cce=true&amp;csl=zh-CN&amp;did=2&amp;rt=12&amp;dt=1383099123&amp;pn=2|text_default_640_60|6&amp;ev=33554432&amp;c01=0&amp;prt=1383099122799&amp;i3=f&amp;anatp=0&amp;stid=0&amp;lunum=6&amp;scale=&amp;skin=" frameborder="0" width="250" scrolling="no" height="250" allowTransparency="allowTransparency"></iframe>

牡蛎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牡蛎肉嫩、汤鲜、营养价值高,有些还具药效,为世人所推崇。
      一、牡蛎的养成方法
      (一)投石养成法
       此法适用于底质较硬的潮间带和潮下带,选用拳石或较大的石块作附着基,均匀分散或成堆、成行在养成场里分散养成。目前该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条养在法
       此法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其主要养殖技术为:待水泥条附苗结束后,正确掌握移养日期。为缩短养成期,移养工作应在10月1日以后开始,因10月1日后,海区基本无藤壶苗附着。争取在11月底前结束。养成区应选择在低潮区为宜,这样能增长摄食时间。在多泥沙海区,要避开潮流过急处插养,这是因为牡蛎在涨、退潮时贝壳张开,泥沙灌入体内导致窒息死亡。
       养成形式选定,硬底质可用单插式,软涂底质宜用簇堆养成,因其可增强抗风力,避免底脚软倒,且可节省劳力。
       养成方法:排列要顺潮向,行距间要开沟排水,这样可减轻促淤和下陷。
       (三)垂下养成法
       垂下牡蛎养殖法是目前国内外牡蛎养殖的先进技术,且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
       1、筏式养殖法:此法适用于干潮时水深4米以上,风浪平静的内湾。筏的结构大小因地而异,没有统一规格,筏子通常用圆木和毛竹扎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个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并以锚或桩固定在海底。将已附好苗的蛎壳串、橡皮条悬挂在筏子上进行养成,也可在筏上吊挂装有单体牡蛎的笼子进行牡蛎的笼养。
       2、延绳养殖法(宁波市曾用本法养过):延绳系由1500股聚乙烯单丝绞制而成,全长96米,两端打桩于海底,两头各为30米长桩缆(具体应以满潮时水深2倍以上定桩缆长度),中间36米为浮绠,每隔1.5米缚一个直径32厘米玻璃球,附着器吊距为橡皮条0.4米、贝壳串0.5米,一根延绳前者可吊91条、后者可吊73串。延绳间距为当地潮养的1-1.5倍。浮绠应与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形成拉流现象。该法优点是有较大抗风浪能力。
       3、棚架式养殖:此法养殖海区要求潮流畅通,流速20-25厘米/秒,有适量淡水注入,海区饵料生物、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适宜牡蛎养成。养殖区域选择在低潮区或小潮汛时能保持2-3米水深的区域,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涂面平坦,不能过软,涂质为沙质或泥沙质。棚架为两行或多行对应平行的树桩(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设的聚乙烯绳(或毛竹)组成,标桩行顺流设置,桩行中两桩距离为3-4米,行与行之间的相对距离为1米左右,桩行长度根据养殖场地确定桩的长度,一般为3米,也可视滩涂底质软硬而定,桩头大部分垂直打入涂中,上端露出滩面0.6-0.8 米,在桩头的顶端,用240丝(股)以上的聚乙烯绳或毛竹把桩按行串连起来,桩行的两端用斜桩将聚乙烯绳固定,构成一个固定的低棚架。当采苗后40-45天,采苗达到生产要求后,将采有牡蛎苗的采苗器分散,移到低潮区的棚架上养成。将蛎壳采苗器的两端分别吊挂在养殖棚架的聚乙烯绳或毛竹上,苗串平挂略呈抛物型,串与串之间距离20-25厘米,并行挂养,苗串最低点离滩面20厘米以上。
       (四)其他养殖方式:目前国内开展的牡蛎养殖方法还有底播插滩养殖、滩涂播养等等方法。
       二、养成管理
       牡蛎养殖中经常性管理有:经常巡视、观察,特别是在台风过后,应及时下海整理好附苗器,在水泥条养蛎过程中要减轻促淤和下陷,一般每月一次顺簇脚耥沟扒泥。在垂下式养殖中,应及时清除附在筏上及附苗器上的杂质及过多附着物,发现壳串断绳掉入泥中要及时挂好,特别要注意防止筏、绳被冲走,棚架倒塌,在台风季节前均要及时加固。
       三、敌害及病虫害
       (一)赤潮:赤潮不仅对渔业,而且对贝类养殖业也有很大的危害性。产生赤潮的生物主要有环勾藻、光甲藻、角藻、多甲藻、夜光虫等等。由于赤潮的侵袭而引起牡蛎的大批死亡。
       (二)肉食性腹足类及其他敌害:红螺、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类对牡蛎的危害极为严重,而藤壶、海鞘、苔藓虫等与牡蛎争夺附着器和食物,影响牡蛎的附着和生长;其他如锯缘青蟹、虾类和一些鲼科鱼类对牡蛎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三)菌类和寄生虫:国内对牡蛎的病害和寄生虫报道极少,国外报道的有:牡蛎的微孢子虫寄生使牡蛎大批死亡,日本牡蛎的弧菌病。涉及牡蛎的牛普吸虫病、六鞭毛虫病等等。
       (四)工业废水污染及农药污染: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大海中,对牡蛎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因许多剧毒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田中排出的水也会成为污染物之一。
        对上述这些危害,作为养殖户来说,在选址上应避开赤潮多发海区及农业废水污染区,对敌害生物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在幼苗期间,更要及时清除附苗器上的敌害生物。
        四、收获与加工
       (一)收获:收获季节一般在蛎肉最肥满的冬、春季。收获方法:在潮间带用块石、水泥条等养殖牡蛎,可在退潮时装船,等潮涨运回岸上开壳取肉。垂下养殖的牡蛎,可将附苗器收回,运回岸上取肉。也可直接在船上采收牡蛎,单体牡蛎可以带壳销售。
       (二)加工
        1、鲜干:将新鲜蛎肉在海中洗净、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再晒1-2天,即成生晒蛎干。冬季加工质量最好。
        2、熟干:将蛎肉快火加热煮熟,然后加入1.5-2%的食盐拌匀,滤去水分,将蛎肉晒干即成,煮蛎肉的汤水可加工成牡蛎酱油。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