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荆门特色水产异军突起

1楼
zntangmin 发表于:2013/11/9 9:53:00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孙卫清   水产大市荆门,正朝着全省次席的宝座发起冲刺。   去年,该市放养水面126万亩,水产品产量46.4万吨,居全省第三位;渔业产值54.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随着“三万”活动挖万塘的持续推进,以及精养鱼池单产达682公斤/亩的全省领先水平,荆门水产正逼近武汉,直追全省冠军荆州。   塘堰养殖面积猛增41%   4日,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荆钟村,村民王昌元投资3万多元,请了两台挖掘机正扩挖堰塘。“这片水深不足1米的3亩堰塘将扩挖成水深4米的8亩大塘。”王昌元说,“扩挖后投放名优鱼种2500斤,预计产量1万斤以上。”   荆门市有塘堰12.4万口,面积35.9万亩。“三万”活动挖万塘,改造堰塘2.2万口、12万亩,新增养殖水面8万亩,新增水容量在2.7亿立方米,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空间。“全市塘堰养殖面积27.5万亩,比去年增长41%。”荆门市水产局长邱宝山说,“经国家调查队跟踪监测,平均亩产达200公斤,比去年增长77%,总产量可达5.5万吨,比去年增加3.3万吨。”   扩挖后,如何利用好塘堰资源?该市启动养殖示范点建设,从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不同养殖类型的示范塘1780口,面积达2.4万亩。   “中国龟谷”引领特色养殖   冬日暖阳照在亲鱼池上,池中木排栖满乌龟,懒洋洋地晒太阳。   5日,京山县钱场镇吴岭村盛昌龟业养殖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保存有野生原种乌龟11万组、良种乌龟20万组,每年可育龟苗300多万只,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乌龟原种厂。“武汉餐桌上一半的乌龟来自京山。”盛昌龟业负责人盛常斌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全力打造‘中国龟谷’。公司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将建成全国最大的乌龟原种厂和优质资源保护区。”   在盛昌龟业等龙头的引领下,荆门市特色渔业风生水起,已形成“龟鳖、虾蟹、鳅鳝、大鲵、乌鳢”五大特色水产业,养殖面积达62万亩,初步形成苗种繁育、养殖、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不与人争水,不与粮争地。”该市发展立体养殖模式,实现水产养殖从水面逐步向稻田、工厂化养殖拓展,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沙洋县高阳镇高阳村荣桃云承包15亩稻田,因秋冬常受淹,改为虾稻轮作,今年产虾6000多斤,稻谷1.8万斤,纯收入6万多元。   据统计,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6万亩,实行渔、鳖、虾等品种与水稻连作、轮作、耦合等模式10余种,增加养殖产量2.76万吨。   高新技术唱主角   “一塘多用、一水多鱼、鱼鳖双丰。”荆门市主推池塘综合养殖技术、湖泊水库生态养殖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运用微孔增氧、远程监控等技术,使放养水面产量大幅提升。   京山县推广鱼鳖混养技术,每亩套养花白鲢、黄颡鱼等苗种900尾,养殖面积不变,每亩增加产量100斤,增加纯收入3000元。据测算,全市推广新技术,使放养水面亩均增产50斤,增加水产品总量3万多吨。   荆门市承担着国家大宗淡水养殖技术产业体系和农业部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他们引进中国水产科学院的曹文宣院士,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为创新渔业科技,转化科研成果搭建高层次平台。   目前,荆门市已获湘云鲫推广应用、河蟹养殖技术推广等三等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水产养殖水体缓解改良水质技术和黄鳝选箱技术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发明专利。   为加速渔业科技转化运用,该市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各县市区建立水产科技推广机构,在各乡镇落实1名水产技术人员,在各村养殖大户中培养科技带头人2000多人。   荆门正实现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的跨越,力争主要养殖水面单产水平达700公斤/亩,推进生态良好、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建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