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麦康森:社会资本介入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1楼
zntangmin 发表于:2013/11/10 10:03:00
近日,由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海洋经济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市代表以及中外知名专家等300多人,以“科技?人才?金融与产业融合”为主题,探讨海洋发展之路,为“海洋强国”建言献策的一场“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召开。在论坛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麦康森教授,就海水养殖、深海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从战略高度认识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作为目前我们国内一个重要的海洋经济支撑点,需要更多的发展方式往前推进。麦教授说:“哪个地方更发达,哪个地方沿海的污染就更严重,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养殖,其实是国家的一个重大需求,是一个战略需求,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因为它消耗更少的资源,污染更少的环境,更低碳。” 其实现在的农业免税实际上是压缩了水产养殖的空间,因为商人更愿意拿土地去开发房地产,开发别的东西,政府也有了税收的来源。而水产养殖属于农业,它没有税收,所以地租越来越贵,水产养殖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所以从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的角度,水产养殖必须要走向深海。 走向深海是解决水产养殖增量的核心 麦教授说:“如何开发深海也是很重要的课题。因为深海要开拓水产养殖的难度要大得多,风险也大,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改革开放30年前,好多事情我们不敢想,好多事情我们不敢干,干不了。那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环境受到污染,养殖空间受到压缩,我们必须敢想,我们必须能干,也已经能干。这就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那么如何走向深海,麦教授回答:“第一就是国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这是我们的战略产业,如何在4000万吨以后,在2030年还增加2000万吨,这样的空间从哪里来,就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果我们离岸到200公里以外,那就是一个技术的难题,这个难题单单靠原来传统的水产养殖,小打小闹的方式绝对做不到,所以第一就是战略高度认识。第二就是学科交叉,多学科的协同。” 比如说海洋工程的,远洋的,海洋石油平台的建设,海洋运输的力量,游船的改造等,通过这种聚拢式,攻船式的养殖方式,可以选择适合养殖的地方,又可以避免台风的侵袭,因为是可移动的。还有可以通过在海上的加工,养殖之后把渔类在海上进行加工,然后再到大陆,就解决了一个运输供给的问题。 其实在沿海在水产养殖都会造成区域性的污染,但是如果在深海里面,在有很大的黑潮区、占地区五分之四的海洋里面,我们养几千万吨鱼的投入品对大海里面仍然是大海一粟,根本不会影响。大海里面是寡营养的,像一定量氮磷的投入对大海来说,会提高大洋的生产力,反而产生正面的作用。 社会资本介入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水产养殖资本的投入单靠国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很明显是不合适的,必须要社会资本的介入,让我们认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也是一个有力的空间。就拿远洋捕捞和海上工程来讲,应该海上养殖有更高的经济利益,更低的人的生命风险。 麦教授说:“社会资本介入这点我认为是完全有信心的。比如说大的渔业公司合作,要在远洋搞养殖,我们的一个资本投入,通过股市融资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解决投融资的问题,我想有政府引导有社会资本投入,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 调查研究是协调深海与近海间发展的关键 作为青岛,其实首先要考虑的是近海的空间还是有限的,而青岛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科技城市,开发海洋,针对水产养殖,青岛人的贡献是什么,麦教授说:“首先就是得有思路,得有战略的思考,如何科学的利用近海海洋空间也是海洋科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研究真正在近海海域养殖的容量有多大,我们不能盲目的发展,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都是盲目,市场推动,一窝蜂的去发展,缺乏了对整个养殖生态养殖容量的要求跟限制,缺乏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这方面的思考,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这些都是今后我们要做的。而深海养殖需要国家社会的共同投入,作为一个战略投入去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协调发展。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