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案例

1楼
养殖人007 发表于:2014/1/17 16:38:00
      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案例
 
核心提示: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雏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食欲消失,腹泻,粪便稀薄,呈黄绿色,白色,有的带有血色,腿软,不愿意走动,病雏鹅呆立一隅,缩颈闭眼,流泪,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体温升高,饮水增加,食后头颈左右甩动,常从口腔内流出少量粘性分泌物,细听可听到气管啰音,驱赶时走路蹒跚,共济失调,后期至临死时出现神经症状,摇头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抽搐而死。
 

  2007年5月份,鸡东县接连下了几场雨,气温较低,环境潮湿。黄某此时共饲养雏鹅2000只,为地面饲养,地面铺的稻壳,稻壳不清除而是每天往上面铺加一层,防止过于潮湿。1~4日龄时雏鹅基本正常,但5日龄时突然发病,现已陆续死亡50余只。经临床观察、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为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  病雏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食欲消失,腹泻,粪便稀薄,呈黄绿色,白色,有的带有血色,腿软,不愿意走动,病雏鹅呆立一隅,缩颈闭眼,个别有眼结膜发炎,流泪,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体温升高,饮水增加,食后头颈左右甩动,常从口腔内流出少量粘性分泌物,细听可听到气管啰音,驱赶时走路蹒跚,共济失调,后期至临死时出现神经症状,摇头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抽搐而死。

 

  二、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剖检变化:  经剖检死雏鹅及临死的病雏鹅可见气管有粘液,肺部有粟粒大至绿豆大的灰白色结节,切开结节见有层次的结构,有的肺部和气囊可见到绒球状的呈放射状的菌丝体。肝脏肿大,有大小不等的黄色,灰白色斑点,有细小的坏死灶。肝脏颜色较淡,有的呈黄色,有的呈灰白色。肝有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大,脾肿大呈暗红色,胰脏有坏死灶,肠粘膜充血,出血呈卡他性肠炎,有点状或块状出血。大多数卵黄吸收不好,甚至卵黄凝固。

 

  三、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①取肺部病变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20%KOH溶液1滴混匀,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典型的霉菌,大量的霉菌孢子,菌丝排列呈放射状。②无菌采取肝部病料,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直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有鞭毛。③生化反应鉴定:该菌能迅速发酵葡萄糖和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麦芽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四、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确诊:  ①用手触摸其垫料,感觉发热温度较高,并且垫料一直未清理,这样容易引起垫料发霉。②依据实地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化验,可综合分析确诊为雏鹅霉菌中毒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

 

  五、雏鹅霉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①立即清除垫料,消毒后更换新的干净的合格垫料。②环丙沙星原粉饮水。每克环丙沙星原粉兑水3千克,每天2次,连用3天。③用1:2000浓度的硫酸铜饮水,连用3天。④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通风和消毒。⑥平时饮水中应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粉,使雏鹅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抗病、抗应激的能力。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第二天雏鹅的死亡数仅为12只,第三天便停止死亡,逐渐康复。

 

  【案例诊治小结】  ①在潮湿的环境下,霉菌易滋长,更何况畜主始终未更换垫料。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和卫生消毒,保持室内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垫料。严禁使用发霉的垫料。②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本病主要危害雏鹅,且死亡率可高达20~30%,在缺乏维生素、营养低下、潮湿、低温条件下,死亡率则更高。成年鹅一般呈慢性或隐性感染。③鹅群拥挤,环境污染、潮湿、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不良、长途运输等各种并发感染的诱因也能引起沙门氏菌内源性感染,并造成流行。④幼鹅和成年鹅必须分开饲养,防止相互感染。⑤平时应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可预防一些细菌性疫病的流行。⑥最近几年雏鹅流行的一些新病较多,应多积累经验,不能胡乱盲目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更多相关信息尽在禽畜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