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牧鸡治蝗

1楼
相爱宝 发表于:2013/8/11 16:30:00
 牧鸡治蝗是指在草原蝗虫发生时期,有计划地将防疫和调训好的60~70日龄的育成鸡运送到草原蝗害区,在草场上牧放鸡群捕食蝗虫,有效降低草场虫口密度,是一种科学的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方法。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牧鸡治蝗不但能够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还可避免因使用化学农药治蝗造成草场环境污染,为提供绿色肉、蛋等畜产品提供保障,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牧鸡治蝗的基本条件:

  牧鸡治蝗宜安排在海拔不太高,地势较平缓,地形开阔,无高灌丛,交通方便,离水源不远的地段。防治区域虫口密度一般在8~20头/米2之间。平均一只鸡70天的防治季节能捕食7亩地的蝗虫。蝗虫密度太高,面积太大的区域要采用应急防治手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牧鸡治蝗的管理

  开展牧鸡治蝗以群为单位,每群鸡以700~1500只为宜,固定2~3人管理。

  治蝗鸡应选择体型较小,灵活,健壮,抗逆性强,适于野外放牧的鸡种。肉用型鸡育雏时间短,体型大笨拙,不宜用于牧放治蝗。

  治蝗鸡需要防疫和调训,雏鸡在14天内要注射防病疫苗。进行调训时吹哨子,即在喂食时,以哨音与食物相连结,使鸡建立条件反射,为牧放奠定基础。

  鸡群出牧前的素质指标:育成鸡平均体重350克以上,60~70日龄,个体整齐;鸡群经过室外七天以上的调训锻炼,能适应野外气候变化;调训成熟,能随哨音调动;傍晚知道进笼归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牧放治蝗

  牧放前进行蝗情调查,确定鸡群草场牧放的时间,防治路线。一般多数蝗虫达到三龄期时开始牧放治蝗。先防海拔低,孵化早的区域,后防海拔高,蝗蝻孵化晚的地区,逐步向上推移。

  鸡群去野外之前要配备好牧鸡治蝗的必要设备,如所需的鸡笼、帐篷、篷布等,备足饲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放牧方法,一般早晨太阳升起时出牧,放牧时用哨音引导鸡群捕蝗,必要时撒少许信号粮(掺砂石)引路,并根据地形确定放牧距离,蝗虫密度大的地段要走慢点。放牧两小时左右,当多数鸡素囊饱满,不再捕食蝗虫时,应及时收牧回营。回营行走速度要慢,回营后立即饮水,让鸡群在鸡棚内自由休息,下午六时左右再放牧两小时。

  鸡群放牧时要注意驱赶天空鹰雕,防止其捕猎鸡群,夜晚要注意防止狐狸、黄鼬的偷袭和相互挤压,造成损失。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请兽医人员及时诊断治疗,防止传染蔓延。在某一防治区牧放治蝗结束经检查达到防治效果后,进行营地搬迁转场。

2楼
sd456as4d 发表于:2013/8/12 13:22:00
用户已锁定!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