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乌骨鸡育雏期饲养管理

1楼
黄秋灵 发表于:2011/5/22 11:55:00
 乌骨鸡在雏鸡阶段十分娇嫩,在人工育雏中,其成活率往往不够理想。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健壮的后备鸡群,在饲养管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环境,适宜环境是养好雏鸡的首要条件

    温度:乌骨鸡个体比一般鸡小,羽毛稀,散热快,故更加怕冷。为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给雏鸡供温取暖,除保持一定的室温外,还可以用育雏器给温保暖。育雏期所需温度见表1。给温标准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恰当地进行温度调节。保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设备灵活掌握运用。

    表1育雏期所需温度

    周龄 1 2 3 4 5 6

    温度(℃) 33~35 31~32 29~30 27~28 25~26 23~24

    室温(℃) 27 25 23 22 21 20

    湿度:湿度的大小与雏鸡生长发育和抗病力关系很大。因此,室内湿度要适宜,一般要求雏鸡在2周龄以后,相对而言湿度保持在55%~60%。乌骨鸡怕湿,一定要重视湿度的调节。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内,一定要保持育雏舍地面的干燥和清洁,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风:通风能保持育雏室空气新鲜,有害气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要求舍内氨浓度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氢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

    光照: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人工灯光补光为辅。雏鸡出壳至3日龄,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18小时光照,每周减少半小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密度: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雏鸡的健康、育雏舍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所以,必须有适宜的饲养密度。通常1~2周龄的雏鸡为50只/平方米,3~5周龄的为30只/平方米,6~8周龄的为20只/平方米。

    2饲喂合理,营养全面

    一般雏鸡进入育雏室后先休息1~2小时,接着饮水,而后再喂料。第一次喂料,可用碎米、小米、玉米碎粒或碎颗粒料。当雏鸡学会饮水、自动取食后,第二天应尽量让雏鸡吃上全价配合料(最好是压碎的颗粒料)。饲料内还应加入预防药物,以预防疾病。同时要求饲料新鲜,容易消化。

    饲料槽和饮水器应间隔放在育雏器之间。最好做到定时、定量喂料。通常1~2周龄的雏鸡,白天饲喂4次,上、下午各2次;3~4周龄的雏鸡,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上9点再喂1次;5周龄以上的雏鸡,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间不喂。如采用定时饲喂法,可用长形槽饲喂,每只鸡需一定的食槽位置,1~4周龄的雏鸡应占食槽长度为2.5厘米,5~8周龄为7厘米,9~13周龄为12厘米。也可采用自由采食制,若用圆桶食槽,1~4周龄的雏鸡用小号的,每个小号圆桶可供50只雏鸡用;5周龄后用中号的,每个中号圆桶可供35只雏鸡用。

    3加强管理,注意观察

    乌骨鸡较其他鸡品种更为娇弱,需特别注意防疫卫生工作。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发现雏鸡离群呆立,精神不振,不愿采食,或发现"吱吱"叫声,应及时隔离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体质瘦小软弱的雏鸡,也应随时挑出特殊照顾,使其迅速强壮。另外,应根据雏鸡外形大小、体质强弱,及时做好分群工作,使雏群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正常。如出现啄癖,应及时将被啄的鸡取出给予特殊护理治疗,并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不利因素。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使雏群不受惊扰。
 
 乌骨鸡在雏鸡阶段十分娇嫩,在人工育雏中,其成活率往往不够理想。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健壮的后备鸡群,在饲养管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环境,适宜环境是养好雏鸡的首要条件

    温度:乌骨鸡个体比一般鸡小,羽毛稀,散热快,故更加怕冷。为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给雏鸡供温取暖,除保持一定的室温外,还可以用育雏器给温保暖。育雏期所需温度见表1。给温标准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恰当地进行温度调节。保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设备灵活掌握运用。

    表1育雏期所需温度

    周龄 1 2 3 4 5 6

    温度(℃) 33~35 31~32 29~30 27~28 25~26 23~24

    室温(℃) 27 25 23 22 21 20

    湿度:湿度的大小与雏鸡生长发育和抗病力关系很大。因此,室内湿度要适宜,一般要求雏鸡在2周龄以后,相对而言湿度保持在55%~60%。乌骨鸡怕湿,一定要重视湿度的调节。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内,一定要保持育雏舍地面的干燥和清洁,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风:通风能保持育雏室空气新鲜,有害气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要求舍内氨浓度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氢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

    光照: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人工灯光补光为辅。雏鸡出壳至3日龄,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18小时光照,每周减少半小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密度: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雏鸡的健康、育雏舍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所以,必须有适宜的饲养密度。通常1~2周龄的雏鸡为50只/平方米,3~5周龄的为30只/平方米,6~8周龄的为20只/平方米。

    2饲喂合理,营养全面

    一般雏鸡进入育雏室后先休息1~2小时,接着饮水,而后再喂料。第一次喂料,可用碎米、小米、玉米碎粒或碎颗粒料。当雏鸡学会饮水、自动取食后,第二天应尽量让雏鸡吃上全价配合料(最好是压碎的颗粒料)。饲料内还应加入预防药物,以预防疾病。同时要求饲料新鲜,容易消化。

    饲料槽和饮水器应间隔放在育雏器之间。最好做到定时、定量喂料。通常1~2周龄的雏鸡,白天饲喂4次,上、下午各2次;3~4周龄的雏鸡,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上9点再喂1次;5周龄以上的雏鸡,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间不喂。如采用定时饲喂法,可用长形槽饲喂,每只鸡需一定的食槽位置,1~4周龄的雏鸡应占食槽长度为2.5厘米,5~8周龄为7厘米,9~13周龄为12厘米。也可采用自由采食制,若用圆桶食槽,1~4周龄的雏鸡用小号的,每个小号圆桶可供50只雏鸡用;5周龄后用中号的,每个中号圆桶可供35只雏鸡用。

    3加强管理,注意观察

    乌骨鸡较其他鸡品种更为娇弱,需特别注意防疫卫生工作。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发现雏鸡离群呆立,精神不振,不愿采食,或发现"吱吱"叫声,应及时隔离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体质瘦小软弱的雏鸡,也应随时挑出特殊照顾,使其迅速强壮。另外,应根据雏鸡外形大小、体质强弱,及时做好分群工作,使雏群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正常。如出现啄癖,应及时将被啄的鸡取出给予特殊护理治疗,并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不利因素。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使雏群不受惊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742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