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根据雏鸡生理学特点做好育雏工作

1楼
子墨 发表于:2011/5/24 9:43:00
雏鸡生理学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低2-3℃,4日龄开始上升,10日龄接近成年鸡体温,20日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逐步完善,才能保持体温外在恒定的状态;初生雏鸡温度保持不好,达不到雏鸡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要求,雏鸡不但不能生长,而且也难以成活,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之关键;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发育快;初生雏鸡消化道菌群结构尚未定型,因此严禁滥用抗生素,宜采用微生物制剂,保持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结构,有利于雏鸡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雏鸡入舍后,先用抗生素净化1—4天,然后使用微生态制剂,以确保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结构的建立。
  2.初生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鸡新城疫首次免疫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免疫细胞参与基础免疫,雏鸡眼后的哈氏腺集中了众多的免疫细胞,故首次免疫应采用点眼,点眼效果是饮水的四倍。
3.初生雏胆小怕惊,应激反应强烈 :应激状态下对疫苗的应答力下降,生长受阻,出壳2周内雏鸡不能合成VC,应激时维生素C减少,造成雏鸡免疫应答力下降;VE的作用在于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伤害,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生成,应激作用下,VE供给量应增加3倍。应激状态下其它维生素需要量亦增大,VA是1倍,VK是3倍,VB12为1倍。初生雏受应激作用,可使卵黄囊束周围血管收缩,雏鸡对卵黄营养物质和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因 此,应激在现代饲养管理中被列为“百病之首、万病之源”,防好应激在饲养管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生产中应对措施:
1.雏鸡运输途中温度:25℃最好,一般应控制在23-27℃。雏鸡入舍温度以33-35℃为宜。
2.雏鸡入舍,育雏温度最为重要,卵黄吸收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饮水。保证配备足够数量的饮水器;容量2Kg的饮水器可供80只雏鸡饮水,2Kg以下50-60只/个;肉鸡采食和饮水宜同时进行。
3.对雏鸡少喂勤添:采用微生态制剂,建立正常菌群,严禁滥用抗生素,保证饲料新鲜。
4.防止饲养过程中的应激,应激状态下及时补充所需维生素。
5.首免必须采用点眼免疫。
6.严格把握一周内的饲养管理,一周内肉鸡生长水平与6-7周生长水平成正比。
7.添加葡萄糖提高血糖和肝糖元浓度,提高糖元储备,提高成活率。标准温度下,鸡群状态异常分析
1.鸡的实感温度与温度计所反映的温度有着很大差别。
2.温热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为在显示正常温度下,鸡群表现为正常的分布状态。
3.正常鸡群即能均匀分布,呈星状分布;鸡群活跃欢快,互不拥挤(一周龄以上雏鸡,一般有10%左右间断式张口呼吸为正常)。
4.温度正常,鸡扫边扎堆,可能是温度计悬挂位置不对。
5.舍内温度正常,鸡张口喘息严重,可能是换气过小或者湿度偏高。
6.舍内温度正常,鸡群分布不均匀,可能有贼风。
7.鸡舍的温湿度合理调节
 ⑴以合理的换气来调节湿度,反之湿度也是衡量换气是否合理的直观标准。
 ⑵以供暖设施来调控温度,正常的换气和散热将损失舍内热量,应损失多少补多少;慎用通风换气来调舍内温度的高低。
⑶湿度需在一周内增加(65-75%),两周以后湿度为60%,并以保持为主;通风换气量大是导致湿度小的主要原因。
⑷注意鸡扫边、扎堆的潜在影响(正常温度下通气量大)。
 ⑸供暖设施不能满负荷运转。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