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营养衰竭症

1楼
木子 发表于:2013/11/15 17:14:00
 

营养衰竭症(Dietetic exhaustion)

一、preface

营养衰竭症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某种或多种营养成份的缺乏,导致体质亏损、消瘦、全身代谢水平下降,各种生理机能减弱的疾病。本病的临床特征是:渐进性消瘦、营养极度不良,肌肉萎缩,但病畜在整个病程中一直保留有饮食欲

可发生于各种动物:马、牛、羊、猪、兔等。

二、Etiology

本病主要由于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所致。

1、饲料短缺:如雪灾,畜主受自然灾害无钱购饲料。

2、饲料质量低劣:畜主为压低饲料成本,追求利润,缩减精饲料饲喂量。

3、动物患某些疾病:①内科:老畜齿病,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肠炎);②寄生虫病(胃蝇蚴病,圆形线虫病,锥虫病,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③传染病(慢性鼻疽、恶性腺疫、结核、布病等)。

4、饲料中单一营养成份缺乏:如能量、蛋白质、或某种T.E,如钴(绵羊地方性消瘦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地方病,美国佛罗里达州称“盐病”)。

5、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如癌症,产乳、妊娠、过度使役等。

三、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由于动物食入的营养成份不足和劳役过重,引起营养供给与体质消耗之间的不平衡,于是机体不得不动员体贮备,脂肪、蛋白质和糖原开始自体分解,同时由于消化机能逐渐减退,能摄取到的一些有限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随着营养不良状态的发展,肝脏解毒机能降低,并且在胃肠道有毒物质的作用下,又导致肝脏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蛋白的自体分解(首先是胃骼肌,然后是心肌,乃至胃肠道平滑肌),造成肝脏和肌肉中氮、磷化合物(磷酸肌酸,ATP,氨基酸)的严重耗损,表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降低和释放的能量不足,于是由二磷酸腺苷等与磷酸结合所形成的ATP减少,肌浆中的肌溶蛋白(白蛋白)逐渐消失,致使与糖代谢有关的葡萄糖磷酸酶的肌凝蛋白所具有的ATP活性下降,最终不能形成乳酸,也就不能化作热能,由此产生营养衰竭症的一系列临床反应。包括渐进性消瘦,体温降低,心肌和胃肠平滑肌菲薄,紧张度下降等,直到濒死期,动物体温一直低下,死后体重丧失很多,如马可丧失40%左右,(Fat97%)、骨骼肌31%、心与脑3%。

四、症状(Symptom)

病畜呈渐进性消瘦,随病程发展,骨角显露,被毛暗淡无光,粗乱易落。皮肤多屑,干皱无弹性,可视粘膜淡红或苍白。皮下脂肪消失,重要骨骼肌萎缩。肌肉震颤,肌腱紧张度下降。站立无神或不能站立,病后期卧地不起,体温低下,皮温不整,末梢器官变凉。对外界反应淡漠。病初不愿运动,运动后易疲劳,稍运动后心跳加快,呼吸可见发喘。心音亢进,可呈金属音,后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肢浮肿。许多动物在死前仍保持有食欲及饮欲,但无力咀嚼和抬头。最后衰竭而死,死前各种反射机能下降及消失。病程久者可能会因长期躺卧而发生褥疮。

五、诊断(Diagnosi)依饲料分析及病史,症状容易诊断。

六、防治(Prevention &Therapy)

1、加强护理和饲养管理,保证饲料日粮的数量与质量,密切注意动物营养代谢平衡,为动物提供良好环境。

2、及时防治,一旦发现有营养代谢负平衡的迹象应及时调整饲料,可不治而愈。对病畜及时翻身,多铺与勤换垫草。

3、能量缺乏所致者,补充给易消化的能量饲料,但量应少,少量多次,如玉米粥,麦糊。蛋白质缺乏者,多给予豆类制品,如豆浆,加入少量维生素和盐

4、可静注葡萄糖,辅助输以复方氯化钠等,VC及小剂量VB等,也可口服葡萄糖粉,反刍动物可用丙酸钠、丙二醇等行糖药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