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与防治

1楼
养殖爱好1 发表于:2010/11/25 14:43:00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许多猪场均存在此病,发病率20%左右,有的猪场高达40%以上。国内外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多发于产后,常引起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乳、仔猪黄白痢等诸多疾病。患猪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笔者根据对本市3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的比例达到40%~55%。
  1发病原因1.1病原微生物感染母猪分娩时产道损伤,产后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以及病原性真菌(如念球菌、放线菌、毛霉菌)等感染。
  1.2环境因素猪舍环境不清洁、场地消毒不严、流产及死胎的胎衣、胎儿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母猪长期限位饲养,缺乏运动,尤其夏季高温热应激,造成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发此病。
  1.3母猪因素母猪自身患有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蓝耳病、结核、布氏杆菌病和滴虫病等容易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当母猪受到应激或饲料中缺乏某些维生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
  1.4公猪生殖器疾患精液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配制稀释液过程中污染了病原菌,通过交配或授精均可能感染母猪,人工授精消毒不严或技术不熟练、配种时生殖道受到机械损伤等易引起子宫内膜炎。
  1.5操作不规范母猪难产时手术不洁、胎衣不下、子宫弛缓时恶露滞留,或死胎未排出而发生腐烂,子宫脱、阴道脱造成母猪产道损伤而引起感染,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1.6饲料质量差  比如在饲料配比中油饼比例过高,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素的饲料、青粗料比例不当,使母猪体质下降,从而容易感染致病菌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2临床症状2.1急性子宫内膜炎母猪食欲下降,体温升高,频频排尿,弓背,努责,从阴门中排出灰白色含有絮状物的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躺卧时排出物较多。
  2.2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母猪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有时略有升高,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发情周期不正常,有时发情虽正常但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液略浑浊,似淘米水或清鼻液样。
  2.3慢性卡他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母猪有轻度的全身反应,逐渐消瘦,发情周期不正常,从阴门流出灰色或黄褐色稀薄脓液,尾根、阴门、腓节上常粘有阴道排出物并形成千痂。
  2.4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阴门常排出脓性分泌物,躺卧时较多,阴门周围及尾根上粘附脓性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痂。冲洗子宫时回流液浑浊,似稀面糊状,有时为黄色脓液。
  3诊断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4防治措施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需要让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饲喂高品质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应激和抗感染的能力,同时,猪场在生产中做好早期断乳、隔离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环境控制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4.1防疫注射根据当地疫情制订免疫程序,对母猪相关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进行疫苗注射。
  4.2清洁消毒母猪进产房当天应对产房冲洗消毒,产前对母猪乳房、阴部及助产器等进行严格消毒,保持产栏卫生,配种前母猪阴部及人工授精器具要严格消毒,严格一猪一管或使用一次性输精管,公猪阴茎有炎症时应停止配种。
  4.3母猪保健给妊娠母猪补充一定量青饲料,对初产母猪产前2周内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体质差的母猪临产前1个月至产后1个月内,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贫血药,每周l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4预防性用药  对流产、死胎、木乃伊、经助产或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猪,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l次,再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的林可霉素和新霉素各2 g以及缩宫素40国际单位直接宫内投药或投放如宫康素等中成药。
  4.5淘汰对生产价值低的老弱病残母猪应坚决淘汰,对死精或无精、生产效率低的公猪也应淘汰。
  通过未知病原体传播  有些疾病,如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还不能确定是如何传播的。在实践中,试图控制这类病原体的传播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