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球虫清-地克珠利溶液/抗球虫预防鸡球虫特效药

1楼
轩轩 发表于:2013/11/21 10:4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地克珠利溶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鸡球虫病 详细信息
概 述
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鸡球虫病每年能造成6 000万至1.2亿美元的损失。我国虽无精确的统计,但从局部零散的资料来看,每年因鸡球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也是相当可观的。尽管现代在防治、营养、管理和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鸡球虫病仍然是最普遍的鸡病之一。
病 原
鸡球虫是一种原虫,分类学上隶属于原生动物亚界,顶器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共有13种之多,
根据现有虫种调查资料的初步汇总,9种鸡的艾美耳属球虫在我国均存在,其中6种分布较广, 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国际间来往的频繁,尤其是鸡及其产品作为重要的家畜品种和贸易对象,这就会使任何一种鸡球虫都可能成为世界性的。现把我国发现的9种球虫的形态特点分述如下。
1.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 Tyzzer,1929
寄生部位: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皮细胞内,个别情况下可延及小肠后部。
形态:卵囊中等大小,卵圆形,其量度最大的为22.5μm×16.75μm,最小的为15μm× 12.5μm,平均大小为18.8μm ×14.5μm 。卵囊无色。卵囊壁呈淡绿黄色,厚度为1.0μm 。卵囊窄端的内膜变薄,比周围部分稍低陷,与之相应的外膜亦下陷,构成浅碟状。初排出的卵囊,原生质团为圆形,边缘平整。卵囊内空隙较小。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圆形细胞的时间,最早和大多数为15h左右,最晚为18h。极体出现在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圆形细胞时,位于卵囊的窄端,多为圆形,少数为浅碟状;多为1个(占75%左右),少数为2个,并列配置,析光性强。孢子囊形成最早时间为19.5h,最晚和大多数是24h。孢子囊的大小为7.5~10.5μm×4.5~5.0μm,平均为9.7μm×5.0μm 。无内外残体。潜隐期为4天。
2.布氏艾美耳球虫 E.brunetti Levine,1942
寄生部位:小肠后段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内。
形态:较大型的卵囊,仅次于巨型艾美耳球虫,卵圆形,量度最大的为28μm×21μm,最小的为17.5μm×15.75μm,平均大小为22.6μm×18.5μm。卵囊壁光滑,无卵膜孔,有一极体。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有斯氏体,并有内残体,无外残体。完成孢子发育的最早时间为19h。
3.哈氏艾美耳球虫 E. hagani Levine,1938
寄生部位:小肠前段上皮细胞内。
形态:卵囊中等大小,呈宽卵圆形,大小为15.5~20μm×14.5~18.5μm,平均为17.68μm×15.78μm。无色,卵囊壁呈淡黄绿色,厚1.0μm。原生质团呈圆形,边缘平整。卵囊内空隙比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小,但比和缓艾美耳球虫的大。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的时间最早为14.5h,最晚为17.5h。细胞初为圆形,边缘平整。有一个圆形极体,位于孢子囊之间或卵囊侧面,少数位于卵囊窄端偏下方,其出现时间大多数卵囊是在其中的圆形细胞变为椭圆形时,少数出现在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圆形细胞时。孢子形成的最早时间为23.5h,最晚和多数是在27h,孢子囊的量度为7.5~10.5μm×5μm,平均为9.1μm×5μm 。潜隐期为6天。
4.巨型艾美耳球虫 E.maxima Tyzzer,1929
寄生部位:小肠中段上皮细胞内。
形态:大型卵囊,宽卵圆形,一端圆钝,一端较窄。其量度最大的达40μm×33μm,最小的为21.75μm×17.5μm,平均为30.76μm×23.9μm,常见的为30μm×22.5μm。卵囊呈黄褐色,卵囊壁淡黄色,厚度为0.75μm。初排出的卵囊,其原生质团为圆形,边缘整齐。卵囊内空隙大,卵囊窄端的内膜变薄,比周围稍低陷,与之相对应的外膜亦稍下陷,呈浅碟状。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的时间,最早为23.5h,最晚为32.5h,细胞初为圆形,周缘平滑。极体出现在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时,折光性强,呈圆形,位于卵囊窄端,大多数为1个(约占50%),2个的较少,3个的最少;出现2个或3个极体时,其排列不规律。孢子发育完成的时间最早为28.5h,最晚为48.5h,多数在48h左右。孢子囊的量度最大为17.5μm×7.5μm,最小的11.75μm×5.75μm,平均为15.6μm×7.0μm。未见有内外残体。卵囊经15.5h培养和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之前,卵囊内外膜呈现波浪状皱曲,外膜尤明显;初期在钝端较明显,逐渐向窄端发展。潜隐期为6天。
5.变位艾美耳球虫 E.mivati Edgar et Siebold,1964
寄生部位:小肠前段和中段的上皮细胞内。
形态:为小型卵囊,大多呈卵圆形,也有呈椭圆形的。少数卵囊窄端囊壁变薄,变薄部位的边缘稍稍隆起,中间凹陷若缺口。量度最大为19.25μm×14.87μm,最小为10.5μm× 9.62μm,平均为14.33μm×11.75μm。极体1~2个,偶见有3个的,排列在卵囊窄端的边缘。少数卵囊内有1个不规则的或呈圆形的外残体,偶尔也有2个的。孢予囊为长椭圆形。有斯氏体,并且有1个不太清晰的内残体。完成孢子发育的时间最早为11.5h。潜隐期为93h。
6.和缓艾美耳球虫 E.mitis Tyzzer,1929
寄生部位:小肠前半部上皮细胞内。
形态:为小型卵囊,近圆形,量度最大的为19.5μm×17.0μm,最小的为12.75μm×2.5μm,平均大小为15.34μm×14.3μm。卵囊无色,卵囊壁淡绿黄色,厚度为1.0μm,少数卵囊壁较厚,可达1.25μm。初排出的卵囊,其原生质团成球形,边缘平滑,充满卵囊内,几乎不留空隙。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的时间,最早为15h左右,最晚和大多数为18.5h。细胞初为圆形,周边平整。极体出现在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圆形细胞时,由于4个细胞几乎填满卵囊内,极体常不易发现。极体为1个,折光性强,多为圆形,少数呈浅碟状,位于卵囊的一端。孢子发育完成的最早时间为23.5h,最晚为26h,大多数是在24-24.5h。孢子囊量度最大的为10μm×5μm,最小的为7μm×5μm,平均为8.72μm×5μm。无内外残体。潜隐期为5天。
7.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 Johnson.1930
寄生部位:裂殖生殖主要在卵黄蒂前后的小肠段上皮细胞内,配子生殖则在盲肠上皮细胞内。
形态:卵囊为中等大小,卵圆形,量度最大的为21.0μm×17.5μm,最小的为14.0μm×10.25μm,平均大小为16.59μm×13.5μm。卵囊壁光滑,卵囊内空隙小。极体1个,少数有2个的。孢子囊为长卵圆形,有一斯氏体。无内外残体。完成孢子发育的时间约18h。潜隐期为6天。
8.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Johnson,1930
寄生部位:小肠前1/3部分上皮细胞内。
形态:卵囊较大,大多数为椭圆形,其次为卵圆形,少数近圆形,量度最大为25μm×18.25μm,最小为20μm×17.5μm,平均21.75μm×17.33μm。卵囊无色,卵囊壁淡绿黄色,厚度为1.Oμm。厚生质团圆形,边缘平整。卵囊内的空隙小,但比E.mitis球虫的稍大。厚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的时间,最早为17.5h,最晚为23.5h,多数在17.5h左右。4个细胞初为圆形,周缘光滑。极体1个,圆形,折光性强,出现在厚生质团分裂为4个圆形细胞时,大多位于孢子囊之间,少数在卵囊一端偏下方。完成孢子发育的时间,最早为23.5h,最晚为38.h,大多数在27h左右。孢子囊的大小为10~15μm×5.25~7.5μm,平均为11.8μm×6.4μm。无内外残体。潜隐期为4天。
9.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 Fantham,1909
寄生部位:盲肠及其附近肠道上皮细胞内。
形态:卵囊较大,多数为宽卵圆形,一端稍窄,少数呈椭圆形,其量度最大为25μm×20μm,最小为20μm×15μm,平均大小为22.2μm×18.5μm。卵囊原生质团呈淡褐色,卵囊壁为淡黄绿色,厚度为1.0μm。初排出的卵囊,原生质团膜边缘凹凸不平,卵囊内空隙较大。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细胞的最早时间为15h,最晚为19.5h,大多数为18.5h。细胞初为多边形,边缘不平整。极体出现在原生质团分裂为4个多边形细胞时,位于卵囊的窄端,一般呈圆形,少数为浅碟状,多为1个,少数为2个,3个的最少。出现2个极体时,其在卵囊内呈并列方式排列;3个时则成三角形排列。极体折光性强。完成孢子发育的时间,最早为19.5h,最晚为30.5h,大多数在27h。孢子囊的量度,最大达12.75μm×6.75μm,最小的为7.5μm×5μm,平均为11.47μm×6.23μm。无内外残体。潜隐期为7天。
国外有些学者对哈氏艾美耳球虫和变位艾美耳球虫的独立性有怀疑。我国未见有对该两种球虫作深入研究的报道。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3398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