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蝗虫的基本常识

1楼
朱凤见 发表于:2010/4/11 0:10:00
  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中国有600多种,为害性最大但最有经济开发前景的属东
亚飞蝗。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9.5—51.2mm,雄成虫33.5—41.5mm。体黄褐色或绿色。触角丝状,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呈浅黄色, 有复眼 1 对单眼 3 个。复眼后具淡色条纹,前下方生暗色斑纹。前胸背板马鞍状,隆
线发达。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肠节中部,具暗色斑纹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
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在田间受环境条件影响,往往形成群居型和居型两大类。卵
粒长约6.5mm,浅黄色,圆柱形,一端略尖,另端稍圆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长53—67mm,略弯,
上部稍细,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行卵粒排在下部。若虫又称蝗蛹,体型与成虫相似。共5龄。
    生活习性:北京、渤海湾、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年生2代,少数年份发生3代;广西、广东、台湾年生3代,海南可发生4代。东亚飞蝗无滞育
现象,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山东、安徽、江苏等二代区,越冬卵于4月底一5月上中旬孵化为夏蝗,经35—40天羽化,羽化后经10天交尾
7天后产卵,卵期15—20天,7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蛹,又经25—30天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天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
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个别高温干旱的年份,于8月下一9月下旬又孵出3代蝗蛹,多在冬季冻死,仅有个别能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成虫产卵时对
地形、土壤 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每只雌蝗一般产4、5个卵块,每卵块均含卵约65粒,飞蝗成虫几乎全天取食。飞蝗密度
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10天、性器
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3天。至于散居型飞蝗,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10只时,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群居型飞蝗体内含脂肪量
多、水分少,活动力强,但卵巢管数少,产卵量低。而散居型则相反。飞蝗喜欢栖息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或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或湖滩及大面积
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有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干旱年份,这种荒地随天气干旱水面缩小而增大时,利于蝗
虫生育,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9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