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助农知识】猪的疾病防治

1楼
lubaojie 发表于:2014/1/8 0:49:00

猪猪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1980年以来,凉山州开展了以消灭猪瘟为中心,控制和消灭其他畜禽传染病为重点的兽医防疫工作,使由传染病引起的猪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猪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数1.9%。但在养猪业兴旺发达的同时,一些过去已经控制了的疫病死灰复燃,新的猪病又有所增加,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凉山地区常见猪病介绍如下。

  (一)猪瘟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猪群中不分品种、自年龄、性别都易感,常年发病。

  1.病因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后从扁桃体侵人淋巴结,经24小时后到达各脏器,其中以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毒量最高。猪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病猪排出的粪尿和各种分泌物,以及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都含大量病毒。病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病猪是重要的传染原。 猪瘟病临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凉山地区以急性和慢性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5~42℃,常保持几天不退,不食或少食,拱背打抖怕冷,喜钻草窝。结膘潮红有眼屎。病初期腐干屎,黑硬像算盘珠,3~4天转为拉稀,7天左右死亡。超过1个月不死的转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最后多因瘦弱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一是用猪瘟冻干苗或猪瘟猪肺疫二联苗作预防接种,这是预防和控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冻干苗用生理盐水或注射液稀释,双月龄小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1毫升。疫苗注射后四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凉山地区分散的特点,预防接种可采取春季普遍注射一次,做到头头打,只只免疫。对体况较差、有病、45天内的仔猪和临产母猪,可缓期注射。对新猪和未免疫猪应进行补针。二是严禁从有猪瘟的地区引进生猪和猪肉产品,对发病猪群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对猪场进行封锁,扑杀病猪,焚烧深埋或做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要高温煮沸处理,不能生肉出售。对圈舍、运动场用20%~30%草木灰热溶液或15%石灰水烫洗消毒。发病猪场应在彻底消毒一个月后,才能又喂猪,以免再发生此病。

  (二)猪丹毒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后者在病猪的皮肤上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块,俗称"打火印"。凉山地区多在4~5月发病,7~8月为最高峰。 病因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期。一旦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用具和土壤后,就可经消化道引起传染,或经皮肤伤口感染。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2.症状急性病猪多见突然发病,不食,体温升高到42~43℃,不愿走动,有红色眼屎。2天后在病猪的颈、体侧、胸、耳根、四股内侧皮肤上出现稍凸于皮肤表面的方形或菱形的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指压留痕,尤其白猪易于观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或转为慢性,出现皮肤坏死,关节肿大,肢行和衰弱死亡。3.防治措施 在疫区或发病地区,用猪丹毒死苗或弱毒苗进行春秋两季疫苗注射,10千克以上断奶猪,皮下注射5毫升。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连喂两周,有一定预防效果。对刚产出仔猪应注意脐带消毒,防止脐带感染。圈舍应保持清洁,勤洗勤换,定期用14%新鲜石灰乳粉刷消毒。治疗方法:(1)青霉素:按公斤体重1000~15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体温正常后,还需用药1~2天彻底痊愈;(2)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链霉素(40~60毫克/千克)或四环素(5000~10000单位/千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3)青、链霉素合用;(4)用20%磺胺嘧啶钠,大猪20毫升,中猪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5)用肥皂热水反复洗刷猪体,每天两次,每次10~20分钟,亦可缓解症状。

  (三)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断乳仔猪发病为主的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坏死。猪只抵抗力下降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1.病因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猪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猪均可感染,2~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强。2.症状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病初粪干不易排出,随后转为腹泻,粪淡黄色恶臭或夹血。发病2-3天后,耳、颈、腹底部皮肤呈蓝紫色,俗称"蓝耳猪"。多数病猪衰弱死亡,病程3~5天。本病多为慢性下病。病猪生长滞缓,消瘦,被毛无光,粪稀粥状或水样下痢,恶臭。3.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只饲养管理。治疗可参照以下方法:(1)土霉素或氯霉素,按30~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或口服,每日1~2次。一个疗程3~5天,症状消失后,减半用药3~5天。(2)病特灵,按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3~5天后药量减半维持3天。(3)磺胺脒,按0.2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用药3-5天。

  (四)仔猪白痢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常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凉山各地周年四季均有发生。以1 5~30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1.病因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猪出生后几小时,就通过吮乳进入机体终身寄居,并成为消化道正常菌群,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当猪的抵抗力下降时,病原性大肠杆菌就大量繁殖引起仔猪发病。2.症状病猪食欲下降,怕冷,腹泻。粪便呈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腥臭。严重时水样下痢并混有气泡。苕治疗不及时,5~6天可死亡。一般无体温反应。3.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预防仔猪白痢病。母猪产仔前应作好圈舍常规消毒,母猪奶头用0.1%高锰酸钾热溶液或热肥皂水清洗。如母乳不足时,可喂给粥状精饲料,切不可任其乱吃脏物或喝污水。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方法:(1)痢特灵,0.2~0.5克/次,每天灌服2次,连用3~5天。(2)磺胺脒,1克/次,每天灌服2次,连续3天。(3)氯霉素0.25克或合霉素0.5克,每天灌2次,连续3天。(4)车前草和石榴皮各50克,炒黄后磨成粉末饲喂哺乳母猪。(5)炒高粱粉50~100克浸水喂仔猪,每次适量,每天1次连用3天。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失水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或成为"僵猪",母猪流产,泌乳量减少,肥育猪掉瞟严重,对养猪业危害巨大。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常与引进带毒猪和病猪密切相关。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脏器、体液及排泄物中。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传染源。康复猪带毒时间长达2-3个月。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尘埃飞沫,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2.症状本病潜伏期短(1~2天),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至全群。仔猪突然发病呕吐,继而频频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夹杂气泡,恶臭。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仔猪多在1周内死亡,解剖可见肠壁菲薄如纸。随日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发育不良。3.防治措施首先不从疫区或发病地区引进猪只,并做好日常卫生及消毒工作。圈舍用30%草木灰水或0.2%烧碱热溶液烫洗。应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体自身免疫力。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预防可参照"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

一站式养殖用品采购网站 上万种养殖用品淘宝安全购买 四十万养殖人的家园技术论坛 饲料在线免费配方系统 动物疾病在线免费诊疗系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