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青贮是肉牛育肥期的优质粗饲料,能提供能量和纤维,搭配精料可提高增重速度
养殖场里,育肥牛们正围着食槽欢快地咀嚼着一种散发着淡淡酒香的饲料,这神奇的饲料,正是发酵青贮牧草 —— 一种改写传统养殖逻辑的 "营养黄金"。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青贮技术不仅解决了饲料储存难题,更以其丰富的营养、高效的转化,成为推动育肥牛养殖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
一、青贮牧草:育肥牛的 "全营养套餐"
育肥牛的生长速度与肉质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的营养供给。传统干草在晾晒过程中,维生素会流失 30%-50%,蛋白质活性降低近 40%,而发酵青贮牧草却能将这些关键营养牢牢 "锁" 在饲料中。经检测,优质青贮牧草的粗蛋白含量远超普通干草,其中含有的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更是育肥牛肌肉发育的 "建筑材料"。
纤维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 "润滑剂",青贮牧草中的粗纤维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变得柔软易嚼,消化率提升至 65% 以上,远高于未发酵秸秆的 40%。这种改良后的纤维能促进牛瘤胃蠕动,帮助其更好地消化吸收其他饲料,避免积食、胀气等常见消化道问题。更重要的是,青贮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如乳酸)能调节牛的肠道酸碱度,抑制有害菌繁殖,相当于给牛的消化系统装上了 "防护罩"。
维生素家族在青贮牧草中也呈现 "全谱系" 存在:维生素 A 能保护牛的视力与皮肤健康,维生素 E 可增强免疫力,B 族维生素则参与能量代谢,让育肥牛在寒冷季节也能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有养殖户算过一笔账:食用青贮牧草的育肥牛,日均增重比单纯饲喂干草的牛多出 0.2-0.4公斤,出栏时间能提前 1-2 个月,每头牛可多增收几百元。
牛对青贮牧草的 "偏爱" 也让养殖过程更省心。传统饲料常因口感粗糙被牛挑食,而青贮牧草经过发酵后,自带酸甜酒香,适口性极佳,牛的采食量能提升 20% 以上。广西某养殖场的记录显示,改用青贮饲料后,牛群的进食时间从 40 分钟缩短至 25 分钟,且进食更专注,饲料浪费率从 15% 降至 5% 以下。
二、黄金技术:打造优质青贮的 "六步法则"
优质青贮牧草的诞生,离不开科学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的 "发酵" 背后,藏着一套精密的 "微生物调控术",而 "加强型 EM 菌青贮饲料专用发酵剂",正是这场调控的 "指挥家"。
第一步是 "菌剂活化"。将 200 克专用发酵剂与 200 克以上红糖溶于 10-50 公斤水中,红糖就像微生物的 "启动燃料",能让菌群在 24 小时内迅速增殖。低温季节用 35℃温水活化,可避免低温抑制菌群活性 —— 这一步就像给种子催芽,温度适宜才能让菌群 "苏醒"。值得注意的是,红糖用量越多,菌群繁殖越旺盛。
第二步是 "原料处理"。皇竹草、糖蔗3号牧草、高稻草2号、黑麦草等均可作为青贮原料,整株青贮时需将秸秆切成 2-3 厘米小段,既方便压实,又能让菌液均匀附着。此时要根据原料含水量调整菌液浓度:鲜秸秆含水量高(70% 以上),可减少用水量;干秸秆则需多加水,让原料含水量保持在 60%-70%—— 这个湿度就像 "Goldilocks 区间",既不会因太干导致发酵停滞,也不会因太湿引发腐败。
第三步是 "分层接种"。将活化后的菌液均匀喷洒在秸秆上,边填料边喷入,确保每一层秸秆都被菌液覆盖。这一步的关键是 "层层压实",用装载机或人工踩踏将秸秆中的空气排出,空气是青贮的 "敌人",一旦留存,腐败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饲料发霉变质。
第四步是 "密封锁鲜"。采用至少双层塑料膜密封发酵池顶部和侧面,边缘要用土压实,形成 "气密性堡垒"。有养殖户创新使用 "膜上压沙袋" 的方法,进一步杜绝空气渗入。密封后的发酵池就像一个 "微生物工厂",乳酸菌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将秸秆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使饲料 pH 值降至 4.2 以下,形成天然的 "防腐环境"。
第五步是 "发酵等待"。24 小时后,池内温度会明显上升,3 天左右达到 50℃以上,这是菌群活跃的标志;约 1 周后,池内会溢出淡淡的香醇味,说明发酵进入稳定期。一般育肥牛用的青贮需发酵 20 天以上,而喂猪、鸡等单胃动物则需 30 天以上,让微生物充分分解粗纤维,降低抗营养因子。
第六步是 "取用管理"。开封后要从一侧垂直取用,每次取用量以当天吃完为宜,取完后立即重新密封,避免空气进入引发二次发酵。有养殖户做过对比:规范取用的青贮可保存 6 个月以上,而随意开封的青贮 1 个月就会变质,损失率高达 30%。
三、EM 菌剂:青贮品质的 "核心引擎"
青贮牧草的卓越品质,离不开 "加强型 EM 菌青贮饲料专用发酵剂" 这个 "幕后功臣"。这款由南宁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菌剂,是一个精心调配的 "微生物军团",包含产朊假丝酵母菌、啤酒酵母、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多种功能菌,每克活菌数不低于 100 亿 cfu,堪称 "浓缩的微生物宝库"。
乳酸菌是发酵的 "主力军",能快速消耗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降低饲料 pH 值,抑制霉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生长。地衣芽孢杆菌则像 "清道夫",能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将难以消化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糖类,让牛的瘤胃更容易吸收。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是 "营养转化器",在发酵过程中合成 B 族维生素、氨基酸和消化酶,让青贮饲料的营养更全面。
这款菌剂的 "神通" 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它能让整株秸秆(包括粗硬的茎秆)都完成发酵,避免原料浪费;通过分解粗纤维,使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提升 20%-30%;更难得的是,它能减少养殖场的臭味与氨气排放 —— 因为经过充分发酵的饲料在牛体内消化更完全,粪便中未消化的有机物减少,氨气释放量可降低 40% 以上,让养殖场告别 "臭气熏天" 的困境。
从适用范围来看,这款菌剂堪称 "多面手":除了育肥牛,还能用于猪、鸡、鸭、鹅等畜禽,甚至在水产养殖中也能发挥作用,帮助鱼虾消化饲料,改善水体环境。
四、青贮革命:重塑养殖业的未来图景
青贮牧草技术的推广,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养殖业的面貌。在北方,它解决了冬季牧草短缺的 "老大难" 问题,让牛群在冰天雪地里也能吃到新鲜饲料;在南方,它攻克了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易霉变的难题,延长了饲料保质期。数据显示,采用青贮技术的养殖场,饲料成本平均降低 15%-20%,养殖效率提升 25% 以上。
从环保角度看,青贮技术是养殖业践行 "双碳" 目标的重要路径。传统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将秸秆制成青贮饲料,不仅减少了 30% 以上的碳排放,还能让秸秆资源利用率从不足 50% 提升至 90% 以上。内蒙古某生态牧场通过 "玉米种植 - 秸秆青贮 - 肉牛养殖 - 粪便还田" 的循环模式,实现了 "零废弃" 生产,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养殖示范基地。
对于养殖户而言,青贮技术的门槛并不高。一个 50 立方米的发酵池,投入约 2 万元,可储存 30 吨青贮饲料,满足 50 头育肥牛 3 个月的食量,当年就能收回成本。随着 EM 菌剂等专用产品的普及,青贮制作已从 "靠经验" 变成 "按标准",普通养殖户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掌握。
当我们走进那些采用青贮技术的养殖场,看到的不仅是壮实的育肥牛,更是一幅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的绿色画卷。青贮牧草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种植业与养殖业,让农业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的今天,用青贮饲料喂养的牛,肉质更鲜嫩、营养更均衡,更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
购买产品与技术咨询请联系我们我专业技术员:覃桂云18276115277(微信同号)
- 上一篇:【视频】“鸭鹅养殖专用复合益”生菌在养鹅中的应用 [2025-08-20]
- 下一篇:如何提高鹅苗的成活率?注意这7项管理 [2025-08-20]